首页> 中文学位 >SCDMA无线综合接入系统信令网关技术研究和设计
【6h】

SCDMA无线综合接入系统信令网关技术研究和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现有SCDMA核心网和七号信令单元分析研究

1.2.1 现有SCDMA系统核心网分析

1.2.2 现有七号信令单元分析

1.3 本文工作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NGN、软交换和信令网关技术分析

2.1 NGN技术分析研究

2.1.1 NGN概述

2.1.2 NGN的特征

2.2 软交换技术分析研究

2.2.1 软交换概述

2.2.2 软交换系统特点和基本功能

2.3 信令网关相关技术研究

2.3.1 信令网关概述

2.3.2 信令网关协议栈SIGTRAN介绍

2.3.3 信令网关协议栈的选择

2.4 小结

第三章 信令网关的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设计主要内容

3.2.1 组网方式

3.2.2 组网功能

3.2.3 通用信令功能

3.2.4 管理维护功能

3.3 系统设计思想

3.3.1 多模块结构

3.3.2 系统构件化

3.3.3 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3.4 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3.4.1 软件系统功能划分

3.4.2 信令处理模块功能结构描述

3.4.3 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结构描述

3.4.4 管理维护系统功能结构描述

3.5 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3.5.1 硬件系统结构

3.5.2 IP侧硬件设计组网方案

3.6 性能指标

3.6.1.容量要求

3.6.2.性能要求

3.6.3.同步要求

3.7 小结

第四章 信令网关的详细设计及实现

4.1 M3UA模块详细设计和实现

4.1.1 模块处理模型和功能安排

4.1.2 模块功能描述

4.1.3 模块的功能实现结构

4.1.4 模块接口描述

4.1.5 模块子模块构成

4.1.6关键子模块设计及实现

4.1.7 模块数据格式、变量和宏定义

4.2 M2PA模块详细设计和实现

4.3.1 模块处理模型及功能安排

4.3.2 模块功能描述

4.3.3 模块的功能实现结构

4.3.4 模块接口描述

4.3.5 模块的子模块组成

4.3.6 M2PA协议子模块设计及实现

4.3.7 M2PA包含的数据结构、变量和宏定义

4.3 编码实现

4.4 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案

4.4.1 测试环境组网

4.4.2 测试设备

4.4.3 测试方案

4.5 测试结果

4.5.1 协议测试结果

4.5.2 业务测试结果

4.5.3 性能测试结果

4.6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展开▼

摘要

大灵通(SCDMA)是大唐电信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无线接入网技术,由于目前还未完全开放SCDMA的专利,因此关于SCDMA系统的各项设计开发,除大唐电信外,还没有其他机构涉足。截至2007年底,中国网通的SCDMA网络拥有用户近1200多万用户。为了保持现有用户规模并争取更多新用户加入,中国网通要求SCDMA网络能够提供更多、更丰富、可以灵活部署的业务。但是SCDMA现有的电路交换方式核心网难以满足该需求,需改造成以IP交换为核心的开放式软交换网络(NGN),便于运营商通对各种用户业务进行灵活布放和根据用户规模灵活调整其网络结构。
   信令网关作(SG)为软交换网络和电路交换网络的控制信令消息转换互通节点,是整个软交换网络的重要功能实体,负责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翻译或终结处理。要实现SCDMA核心网向软交换演进,必须对大唐电信现有七号信令单元进行重新设计,这也是本文的目的。
   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唐电信现有的SCDMA网络和七号系统的构造,在分析软交换和信令网关相关技术基础上确定信令网关的设计目标;随后进行了信令网关系统设计,主要侧重对现有七号信令模块改造和SIGTRAN协议簇的设计,并且对作者所承担的SIGTRAN协议簇进行了详细设计和编码实现,给出了部分业务处理程序的流程,最后制定系统测试方法。
   大唐电信新的信令网关(SG)、媒体网关(MG)和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共同组成了全新SCDMA软交换核心网络,不仅提供了一个灵活布放业务的平台,还为用户提供了VOIP和各种综合接入解决方案。同时大唐信令网关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产品向运营商推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