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6h】

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1.2课题现阶段研究现状

1.3 已有研究的评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件的设计和试验方法

2.1试件设计概况

2.2试件的设计

2.3试件的制作

2.4试验方法

第三章 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及试验结果

3.1 试验模型裂缝开展形态

3.2试验模型应变测试结果

3.3试验模型位移与转角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分析

4.1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

4.2刚度退化曲线

4.3延性系数

4.4耗能能力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纵墙布置不则砌体结构房屋破坏机理分析及设计建议

5.1破坏机理分析

5.2设计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尽管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房屋在我国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但是在住宅建筑中多层砌体结构仍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在中小城镇多层住宅采用砌体结构形式几乎被所有的开发商所认同。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加,住宅小区内停车乱、停车难现象日益严重。同时,底层楼房存在着私密性差、噪音大、采光差、防盗差等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住宅楼的底层设置成汽车车库,以解决一层楼房居住性差和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在房屋底层车库的设计中,为了满足车库使用功能的要求,需要在底层外纵墙上开大洞口。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7条规定,外纵墙体开洞率不应过大,6、7度时不宜超过55%,8、9度时不宜大于50%。底层外纵墙上开大洞口,将会造成结构竖向刚度不均匀,平面刚度不对称,属于平面布置不规则建筑。从技术方面考虑,如果能够从技术上解决刚度不均匀的问题,就能够克服纵墙上开大洞口对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对底层纵墙上开大洞口平面布置不规则的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的处理方法——等刚度法。所谓等刚度法即根据上下层外纵墙抗侧刚度相等的原则,在底层外纵墙大洞口两侧的横墙位置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柱,洞口上部设置过梁,柱的截面尺寸根据等效侧移刚度要求确定。本文通过一个试验模型,对这种设置等效框架柱的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验模型的原型结构为常见的六层砌体结构住宅楼,取其中一个单元进行试验分析,设计制作1:4外纵墙大开洞、非对称的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模型。通过对缩尺模型进行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得到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形态、结构构件的应力分布、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各层的水平位移,总结分析了设置等效框架柱的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的受力机理、滞回特性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性能及耗能性能,并对等效框柱及过梁的设计提出设计建议。
  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对于底层外纵墙开大洞口的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可通过设置等效混凝土框柱和过梁,解决纵墙开大洞口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
  2.等效混凝土框柱的截面尺寸,可根据等刚度法,由上层墙体的抗侧刚度来计算等效混凝土框柱的截面大小。对于中间的等效混凝土框柱可按上下固接计算侧移刚度,对于设置在两端山墙位置处的等效混凝土框柱可按上端铰接,下端固定的框架柱计算侧移刚度。
  3.等效混凝土框柱承担的水平地震力,则按照各自的等效刚度分配地震底部总剪力。
  4.设置等效混凝土框柱和过梁的底层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受水平地震作用时,在开裂以前的弹性阶段,各层层间位移基本相同,房屋不存在扭转的问题。当水平荷载比较大时,二层墙体破坏严重,刚度降低,层间位移加大,一层框柱未发生破坏,且一层墙体破坏程度较二层相对轻,出现“下刚上柔”的情况。随着荷载的增大,由于墙体的破坏程度不同,刚度发生变化,房屋会存在一定扭转的效应,但从试验结果看,并不明显。
  5.各纵轴墙体裂缝多为水平弯曲裂缝和剪切斜裂缝,水平弯曲裂缝主要分布在两侧构造柱、窗下底部墙体和窗间墙与窗下墙交接处,其破坏形式为弯曲受拉破坏。剪切斜裂缝主要分布在各层墙体的窗间墙和窗间墙下部,裂缝为呈现“X”形或“倒八字”的斜裂缝,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当窗间墙宽度较小时,窗间墙上多为水平裂缝,当窗间墙较宽时,多为斜裂缝。二层墙体破坏相对较重,一层较轻,框柱未发生破坏。
  6.两端横墙墙体上(山墙上)裂缝多为水平弯曲裂缝,水平弯曲裂缝主要分布在各层墙体的底部,其破坏形式为弯曲受拉破坏,说明模型受水平地震作用时,将作为整体的空间结构受力。
  7.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中部框柱上下端弯矩相差不大,原因是楼板和上部墙体对底层柱均有明显的约束作用,在分析其内力时可按柱上下部均固接的简图计算;对边跨框柱(设置在山墙处的等效框柱),下部弯矩大,上部弯矩很小,可简化为柱上部铰接下端固接的计算简图分析内力。
  8.各个构造柱中四根纵向钢筋的应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全部受力或受压),说明构造柱作为墙体的一部分共同受力。
  9.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二层墙体既有剪力又有弯矩,当墙体产生水平裂缝或斜裂缝后,上部荷载的传递路径将发生变化,每个墙肢传来的竖向荷载将直接传至框柱上部的过梁上,同时墙肢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并非作用在等效混凝土框柱与过梁的节点上,将使得构造柱受拉,墙肢局部受压,等效混凝土框柱一侧的过梁受到弯矩产生的压力作用,此时在梁的跨中必将产生正弯矩,从而造成过梁与一般的框架梁有完全不同的受力方式,因此在设计时应适当增加过梁的纵向钢筋。
  10.本试验模型的滞回曲线符合反S形的主要特征,在端部设置等效混凝土框柱及过梁(或圈梁)组成局部框架的方法能明显提高一层的抗侧刚度。本试验模型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不对称的裂缝,且根据滞回曲线的不对称性可得二层产生裂缝较多,破坏较为严重。在各层墙体中,随施加水平位移的增大,各层墙体耗能均增加,其中二层墙体耗能增幅最大,耗能最多,二层耗能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此类砌体结构房屋的延性与普通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延性相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