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无线电监测智能管控系统研究
【6h】

无线电监测智能管控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课题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线电监测概述

2.1 无线电监测的概念

2.1.1 无线电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2.1.2 无线电监测内容

2.1.3 无线电监测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2.2 无线电监测系统中测向与定位技术

2.2.1 无线电监测系统中测向方法分类

2.2.2 无线电监测系统中测向与定位的应用

2.2.3 无线电监测系统中测向与定位遇到的困难

2.3 无线电监测系统中测向与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天线理论及关键技术

3.1 智能天线的理论概述

3.1.1 智能天线的基本结构

3.1.2 智能天线的分类

3.2 智能天线波达方向估计技术

3.2.1 DOA估计技术的原理

3.2.2 DOA估计测向算法

3.3 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

3.3.1 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原理

3.3.2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准则与分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电监测智能管控系统设计

4.1 无线电监测智能管控系统分析

4.1.1 无线电监测智能管控系统模型

4.1.2 无线电监测智能管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4.1.3 无线电监测智能管控系统模块化设计

4.2 基于智能管控系统的多监测设备协同定位

4.3 基于智能管控系统的监测、测向及区域性压制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电磁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使原本有限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也变得更加拥挤,给频谱资源的监测与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无线电监测作为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无线电有限的频谱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监测与规范化管理,能够更好的保证无线通信保持稳定有序的进行、免受非法干扰。智能天线作为天线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灵活调整天线方向图,形成多个高增益的固定窄波束,使得在接收模式下,来自窄带波束以外的信号被抑制;发射模式下,使期望用户接收的信号功率最大,同时使窄带波束以外的非期望用户受到的干扰最小。目前无线电监测系统面临着电磁环境复杂多样、天线数量繁多、测向与干扰源定位精度差以及监测数据库的有效维护等问题,大大的限制了无线电频谱监测与管理系统朝着更加高效、规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采用将行政管理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设计了一个无线电监测智能管控系统,一方面,采用智能天线将测向天线与监测天线合二为一,实现了对辐射源的精确测向、干扰源定位以及有效的干扰源电磁压制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无线电监测联网控制实现了多监测站点之间监测数据库数据的实时交换与共享。此外,按照实际功能需求将该系统进行模块化,各个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设计了一套规范化的监测数据库建立和维护流程,为实现更加有效、统一、规范化的无线电监测管理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模型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