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研制
【6h】

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研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1.2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研制类型选择

1.2.1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类型的选择

1.3造纸行业高温润滑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分析、评价试验方法

2.1润滑脂的理化分析

2.1.1润滑脂的外观

2.1.2锥入度

2.1.3耐腐蚀性能

2.2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

2.3润滑脂的热安定性

2.3.1润滑脂的滴点

2.3.2润滑脂蒸发损失

2.4润滑脂的摩擦性能

2.5润滑脂极压性能

2.6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仪器分析

2.6.1润滑脂的热分析

2.6.2润滑脂的X射线衍射分析

3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原料选择、用量范围确定和制备工艺

3.1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原料选择

3.1.1基础油的选择

3.1.2稠化剂的选择

3.1.3添加剂

3.1.4填充剂

3.2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原料用量确定

3.2.1原料用量初步确定

3.2.2制备高温低速重载润滑脂的探索工艺

3.2.3基础油用量的确定

3.2.4 12-羟基硬脂酸用量的确定

3.2.5癸二酸和硼酸用量的确定

3.2.6二硫化钨、抗氧剂和防锈添加剂范围的确定

3.2.7氢氧化锂用量的计算

3.2.8原料用量确定汇总

3.3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制备工艺

4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试验设计及制备

4.1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基础脂研制试验设计

4.1.1基础脂试验指标确定

4.1.2试验因素的选择

4.1.3试验因素水平的选取

4.1.4试验方案

4.1.5数据分析(极差分析)及最佳方案的确定

4.1.6最优方案的确定

4.2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研制试验设计

4.2.1试验指标的确定

4.2.2选择试验因素

4.2.3选取试验因素水平

4.2.4试验方案

4.2.5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4.3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最优方案确定

4.4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主要性能

5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仪器分析

5.1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热分析

5.1.1实验条件

5.1.2测试结果

5.1.3测试结果分析

5.2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XRD分析

5.2.1 X射线衍射图谱

5.2.2物相定性分析

5.2.3物相结晶度分析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将制备过程分成两步,第一步是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基础脂—复合锂基润滑脂的研制,用12-羟基硬脂酸、癸二酸、硼酸三组分复合制备;第二步是二硫化钨及其它添加剂在基础脂中的添加。两步旨在考察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原料的最佳含量和工艺最佳温度。 两步均采用正交设计法设计试验,对试验中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极差分析或方差分析,得到最佳配方后进行验证,确定出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基础脂的优选配方为65号合成汽缸油为100份,12-羟基硬脂酸为30份,硼酸为5份,癸二酸为5份,二硫化钨为9份,二苯胺为0.5份;亚硝酸钠为3.5份。制备过程中,工艺最佳温度:初始复合温度为110℃,成脂最高温度为220℃,添加剂添加温度为100℃。 测试了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相关性能,对所得最优配方的高温低速重载润滑脂试样及对比产品二硫化钼(MoS2)高温润滑脂进行了热分析(差热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得出:(1)高温低速润滑脂可以用于常温到200℃的使用范围。(2)添加二硫化钨后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氧化安定性和极压性能。(3)高温重载低速润滑脂的主要参数指标已达到要求。(4)添加二硫化钨的高温重载润滑脂的高温性能高于同类脂的高温性能。(5)应用了合成油的高温重载低速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性能优于矿物油为基础油的润滑脂性能。(6)经过6个月的放置,从外观看无油析出,无变硬,说明所得产品较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