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属板料单点渐进成形的回弹研究
【6h】

金属板料单点渐进成形的回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单点渐进成形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2 单点渐进成形机理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单点渐进成形机理

2.3 单点渐进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2.4 本章小结

3 单点渐进成形的回弹仿真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不同板料厚度的仿真实验

3.3 不同底面积的仿真实验

3.4 不同支撑方式的仿真实验

3.5 方锥件壁厚的变化规律

3.6 下压板伸出方式下的单因素实验研究

3.7 本章小结

4 单点渐进成形的回弹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及软件介绍

4.3 不同板料厚度的机床实验研究

4.4 不同底面积的机床实验研究

4.5 负回弹量的正交实验设计

4.6 成形件的刀具路径补偿

4.7 本章总结

5 单点渐进成形回弹预测的初步探索

5.1 引言

5.2 BP算法和PSO算法的原理简介

5.3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5.4 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

5.5 两种预测算法的比较

5.6 补充实验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单点渐进成形是一种生产成本低、柔性化程度高的生产技术,它已经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利用该技术成形的零件存在严重的回弹缺陷,这往往导致零件的形状尺寸不满足加工精度要求。因此针对零件的回弹缺陷问题,重点研究了部分工艺参数对成形件回弹量的影响规律。本文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采用数值分析法研究了三种工艺参数与成形件回弹量的关系,包括不同板料厚度、不同底面面积以及不同支撑方式。发现板料厚度对成形件的侧壁和底部的回弹量成反比关系。成形件的底面积对成形件侧壁的负回弹量成反比关系。与下压板未伸出方式相比,下压板伸出方式下的成形件侧壁负回弹量更小。随后推导出了适用于方锥件的壁厚计算公式,并对公式的正确性进行了实验验证。 (2)机床实验验证了板料厚度和底面面积对回弹量的变化规律。随后,实验发现成形件在下压板未伸出方式下加工时,成形件的负回弹严重降低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因此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四种因素与负回弹之间的关系,包括成形温度、层进给量、成形角、成形件高度。实验结果表明,成形角是影响成形件侧壁负回弹量的主要原因,成形件高度是影响侧壁负回弹量的次要因素。最优参数组合为成形角40°,成形温度250℃,层进给量1.5mm,成形件高度25mm。 (3)实验发现改变工艺参数水平只能抑制成形件的回弹,通过刀具路径补偿可以有效减小成形件的回弹。因此通过机床实验分别对成形角为45°和50°的成形件的正回弹段和负回弹段进行了刀具路径补偿。发现刀具路径补偿值均为0.5mm时,其补偿效果最好,45°和50°成形件的正回弹量平均值经补偿后分别为0.11mm,0.39mm。采用刀具路径补偿后成形件侧壁负回弹量也明显减小了。 (4)为了有效建立成形件侧壁回弹量与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其进行了回弹预测。随后在MATLAB中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简化了BP神经网络预测的操作步骤。本文选用了3-6-2三层BP神经网络结构,输入层包括三个参数:成形角度、成形温度和层进给量。输出层包括两个参数:侧壁回弹和底部回弹。对比了两种算法的预测精度,包括BP神经网络和经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于成形件侧壁的回弹量,PSO-BP算法预测的绝对误差是±0.07mm,BP算法预测的绝对误差是±0.05mm,两种算法的预测精度相差较小,因此这两种算法均可以用来预测成形件的回弹。

著录项

  • 作者

    张斌;

  •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
  • 学科 机械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文怀兴;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金属板料; 单点渐进成形;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