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种类梨实生苗矿质营养、内源激素和解剖结构的比较分析
【6h】

不同种类梨实生苗矿质营养、内源激素和解剖结构的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1 梨砧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1.1 梨异属砧木资源

1.2 梨属砧木资源

2 矿质营养与果树的生长发育

2.1 影响果树矿质营养吸收的因素

2.2 矿质营养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2.3 矿质营养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和周期性变化

3 内源激素与果树的生长发育

3.1 内源激素与果树生长势

3.2 内源激素与果树花芽分化

3.3 内源激素与果实生长发育

4 解剖结构与果树抗性和矮化

4.1 解剖结构与果树矮化

4.2 解剖结构与果树抗逆性

第一章 不同种类梨实生苗叶片、新梢和根中矿质营养的动态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主要仪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类梨实生苗中常量元素的动态变化

2.2 不同种类梨实生苗中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

3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不同种类梨实生苗叶片和根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IAA含量的变化

2.2 ZR含量的变化

2.3 GA含量的变化

2.4 ABA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不同种类梨实生苗叶片、新梢和根解剖结构的比较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主要仪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类梨实生苗生长势的差异

2.2 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分析

2.3 新梢解剖结构的比较分析

2.4 根解剖结构的比较分析

3 讨论

3.1 叶片解剖结构与生长势的关系

3.2 新梢解剖结构与生长势的关系

3.3 根部解剖结构与生长势的关系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1

图版2

图版3

图版4

声明

展开▼

摘要

以莱阳小香水(PyrusbretschnederiRehd)、东北山梨(P.ussuriensisMaxim)、湖北棠梨(P.betulaefoliaBunge)和河北杜梨P.betulaefoliaBunge)4种二年生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生长期内叶片、新梢和根中矿质营养及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观察比较了4种实生苗叶片、新梢和根的解剖结构差异,以期为探讨砧木对接穗的影响提供参考。
   矿质营养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之间大多数矿质营养含量以叶片最高,新梢次之,根部含量最低,其中铁元素在特定时期有例外。生长期内叶片和新梢的氮、磷、钾和钙总体变化趋势相似,但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有差异,根中矿质营养的变化与叶片、新梢不同。各种试材之间比较发现,大多数矿质营养的变化趋势莱阳小香水与东北山梨相似,而湖北棠梨与河北杜梨的变化趋势更为接近。就矿质营养含量而言,叶片中氮、磷、钾、钙和镁等常量元素以莱阳小香水最高,东北山梨含量最低;叶片中镁的含量河北杜梨明显低于其他3种实生苗。不同实生苗新梢中矿质营养含量因种类各异;根中除钾和镁外,其他矿质营养东北山梨均表现为高于其他3种实生苗。另外叶片、新梢和根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均以河北杜梨为高。
   生长期内内源激素测定结果表明,叶片中IAA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变化比较平稳。根中IAA含量则表现为前期快速下降,然后回升,之后再次下降的趋势。叶片和根中ZR的含量在生长期内逐渐下降。叶片中ABA的含量表现为7月中旬之前比较稳定,之后变化较大;根中的ABA含量与IAA相似,前期快速下降,一定程度回升之后再次下降,而且测定终点值低于初始测定值。叶片中IAA、GA和ZR平均含量以莱阳小香水最高,ABA平均含量以湖北棠梨最高。根中IAA的平均含量以河北杜梨最高,GA的平均含量湖北棠梨最高。根中ZR和ABA的平均含量4种实生苗差异不明显。
   生长期内对实生苗株高和新梢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湖北棠梨和河北杜梨株高的生长量明显大于莱阳小香水和东北山梨,新梢的生长量的变化有两种不同趋势,湖北棠梨和河北杜梨新梢的变化趋势相似,且生长量大于莱阳小香水和东北山梨,莱阳小香水和东北山梨的变化相近。东北山梨在整个生长期内新梢的生长量最小。组织解剖结构表明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和主脉导管数4种试材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疏松度差异不显著。新梢和根部在横断面直径、材部直径、横断面面积、材部面积、材部面积/横断面面积、材皮比及导管密度等指标上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研究认为用解剖结构的不同指标能在一定程度反映梨实生苗的生长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