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托槽重复粘结的抗切剪强度研究
【6h】

托槽重复粘结的抗切剪强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托槽粘结强度的相关研究

2 超微结构观察

正文

实验一 托槽重复粘结及不同处理方法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及 ARI 值的变化

实验二 托槽重复粘接断裂面超微结构观察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临 床 病 例 报 告

展开▼

摘要

人类最早的正畸附件都是包裹在牙齿上的,非常的不方便,不舒适。只有当出现了树脂直接粘接技术后,正畸技术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粘接剂的进步就没有矫治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性能优良的粘接剂正在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大大地提高了托槽粘接强度。但不论托槽粘接剂如何优良,医生的操作技术如何精湛,患者使用如何小心,都无法避免托槽发生意外脱落,有时甚至反复脱落。托槽一旦脱落,矫治效果受到影响,为此必须重新粘接托槽。那么与初次粘接相比,再次粘接托槽的粘接强度是否有差异?其强度能否满足临床矫治需要?如果再次发生脱落,第三次粘接其粘接强度又如何?第二,采取何种方法清理托槽上残留的粘接剂对粘接强度及保护牙釉质更为有利?
  目的:
  选用离体人前磨牙在模拟人工唾液的环境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2、3次粘接及不同处理方法对抗剪切强度的影响,ARI指数的变化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
  收集60颗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人前磨牙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每组20个样本:第1组为燃烧组,即在第2、3次粘结时仍用原托槽,但须对托槽底板上残留的粘结剂进行燃烧清除;第2组为磨除组,即在第2、3次粘结时仍用原托槽,但须对托槽底板上残留的粘结剂进行磨除清理;第3组为更新托槽组,即在第2、3次粘结时分别更换新托槽。常规粘接托槽,测试剪切强度,记录每组试件的抗剪强度数值、ARI指数(adhesiveremnantindexes牙面残留粘结剂指数),SEM(扫描电镜)观察粘接面的超微结构,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抗剪切强度方面:
  三组托槽一次粘接其抗剪强度分别10.00±2.95Mpa;9.57±2.45MPa;9.09±2.58Mpa,三者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燃烧组第2、3次粘结抗剪强度分别为7.30±2.15MPa;7.14±1.93Mpa,第二、三次粘接分别和第一次粘接相比粘接强度下降了27%及28.6%,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仍能满足临床粘接需要。磨除组第2、3次粘结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2.13±2.93MPa;12.86±3.08Mpa;二、三次粘接分别和一次粘接相比抗剪切强度增加了26.7%及34.3%,有显著性差异(P﹤0.05)。更新组第2、3次粘结其抗剪强度分别为9.55±2.84MPa;10.32±2.59Mpa,二、三次粘接抗剪切强度和一次粘接相比较。三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三个实验组内第二次粘结和第三次粘接相比较抗剪切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牙面残留粘结剂指数(AIR)方面:
  燃烧组1、2、3次粘接时ARI计分分别是12、20、20分(合计)。燃烧组二、三次粘接ARI值和一次粘接相比较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磨除组1、2、3次粘接时ARI计分分别是13、19、18分,二、三次粘接ARI值和一次粘接相比较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更新组1、2、3次粘接时ARI计分分别是15、16、17分,三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超微结构方面:
  在托槽底板和粘接剂界面可见:燃烧组,更新组及首次粘接组的托槽底板结构完整,轮廓一致;磨除组托槽底板燕尾槽顶部粗糙,峡部变宽,首次粘接残留在槽沟内的粘接剂和二次粘接的粘接剂之间连接十分紧密,无法区分界面。
  在粘接剂和牙釉质界面可见:四组样本粘接剂与牙釉质面都紧密镶嵌,首次粘接组牙釉质表面较为平整,凸凹结构高低比较接近,约小于40微米;燃烧组,磨除组和更新组釉质表面较为相似,都表现为牙釉质面更加粗燥,凹凸结构起伏明显,高低差达120微米左右。
  结论:
  脱落托槽经过处理可以反复使用,燃烧组2,3次粘接抗剪切强度降低,但也可以满足临床需要,磨除组2,3次粘接抗剪切强度升高。所以,在对托槽底板上残留粘接剂时建议采用磨除法,避免采用燃烧去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