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单抗1F9的抗原分离与鉴定
【6h】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单抗1F9的抗原分离与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一)、PBC 的概念及特点

(二)、肝细胞是参与胆汁排泄的重要细胞

(三)、肝细胞胆管侧极性分子异常与多种胆汁淤积性疾病密切相关

(四)、1F9 单抗的建立及意义

(五)、LAMP2 分子及其功能

正文

第一部分 1F9 抗原与 PBC 的相关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1F9 候选抗原的鉴定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1F9 候选抗原的验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性、非化脓性炎症为特点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病程呈进行性,可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近年来,由于对PBC认识程度和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PBC检出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作为非病毒性肝病,PBC的危害不容忽视。目前认为,PBC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具体机制仍未阐明。由于 PBC病人多表现为胆汁排泄障碍,尝试从胆汁排泄角度入手寻找与 PBC发病相关的新分子。
  肝细胞是一种极性细胞,其胆管侧细胞膜上存在着多种特异性表达分布的酶、骨架蛋白、通道蛋白、离子交换体和转运体,共同参与肝细胞物质运输及胆汁排泄。有研究显示,PBC患者肝细胞胆管侧细胞膜极性分子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
  1F9单克隆抗体是本课题组前期以 PBC患者肝细胞胆管侧膜性组分为免疫原,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筛选获得的PBC相关单克隆抗体之一。前期研究发现,该单抗所识别的抗原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呈极性分布,主要位于肝细胞胆管侧;PBC患者肝脏组织中1F9抗原的表达随疾病进展逐渐增强,且部分患者中1F9抗原极性消失、分布紊乱,提示1F9抗原可能对PBC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对1F9抗原认识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后续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1F9抗原与PBC的相关性,分离并鉴定1F9抗原,为后续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目的:
  1、进一步明确1F9抗原与PBC的相关性;2、分离、鉴定1F9抗原。
  方法:
  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1F9抗原在正常肝脏、PBC、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共6种肝脏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与分布,进一步明确1F9抗原与PBC的相关性。
  2、检测并分析1F9单抗亚型,轻、重链可变区序列及二级空间结构;采用蛋白组学技术包括免疫沉淀、SDS-PAGE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MALDI-TOF-TOF及LC-MS/MS),分离、鉴定1F9候选抗原。
  3、通过免疫沉淀产物Western blot分析,验证1F9单抗与LAMP2单抗对对方抗原的交叉识别;通过连续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观察1F9抗原与LAMP2在多种正常组织及PBC疾病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通过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观察1F9抗原与LAMP2在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通过真核表达系统,观察1F9单抗对外源LAMP2蛋白的识别;通过免疫电镜技术,观察1F9抗原与LAMP2在正常肝脏及PBC疾病状态下的亚细胞定位。
  结果:
  1、对来源于2006年至2012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的正常肝脏组织32例、PBC17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87例、药物性肝病44例、酒精性肝病2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53例,共6种石蜡包埋的肝脏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染色,观察1F9抗原在不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肝脏中,1F9抗原呈极性分布,主要位于肝细胞胆管侧;无胆汁淤积的肝脏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1F9抗原的表达与正常肝脏无明显变化;PBC患者肝脏中,1F9抗原的表达随疾病进展逐渐增强,约51%(88/174)的患者中1F9抗原呈现不同程度地分布紊乱、极性消失,弥漫性分布于肝细胞胞浆中,提示1F9抗原与PBC密切相关。
  2、1F9单抗亚型为IgG1/κ,轻、重链可变区序列及二级结构已明确。肝癌细胞系HepG2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中1F9抗原呈阳性表达。选择HepG2和HK2两株细胞系,利用1F9单抗进行免疫沉淀富集1F9抗原,免疫沉淀产物经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后分别进行银染和Western blot验证。银染结果显示,两株细胞系中均成功富集到~110kDa的蛋白带,Western blot证实该蛋白带可被1F9单抗特异性识别。分别对两株细胞系中富集到的~110kDa蛋白带进行切胶、酶解,同时利用两种质谱分析方法MALDI-TOF-TOF和LC-MS/MS进行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检索,结合分子量、组织分布等信息,获得1F9候选抗原 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glycoprotein2(LAMP2)。
  3、经鉴定,现已明确1F9抗原为LAMP2:①HepG2和HK2两株细胞系中,1F9单抗免疫沉淀的蛋白可被1F9单抗、LAMP2单抗特异性识别,而不能被LAMP1(LAMP1为LAMP2同源分子)单抗识别;同时,LAMP2单抗免疫沉淀的蛋白也可被1F9单抗、LAMP2单抗特异性识别,且不能被LAMP1单抗识别;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F9抗原和LAMP2在多种连续正常组织及PBC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相似;③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结果证实, HepG2和HK2细胞系中,1F9抗原与LAMP2呈现良好的共定位现象;④犬肾上皮细胞系MDCK中1F9抗原和LAMP2均不表达,分别将LAMP1质粒和LAMP2质粒瞬时转染MDCK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1F9单抗可以识别外源表达的LAMP2蛋白,而不能识别外源表达的LAMP1蛋白;⑤免疫电镜结果显示,正常肝脏中,1F9抗原与LAMP2定位相似,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胆管侧细胞膜附近的囊泡膜,囊泡直径大小从50至400纳米不等;PBC患者肝组织中,LAMP2表达增强、分布紊乱的特点也与1F9抗原相似,具体表现为:PBC中,囊泡数量明显增多,标记有胶体金颗粒的囊泡弥漫性分布于整个细胞浆,且胶体金颗粒除分布于囊泡膜外,囊泡腔内也出现胶体金颗粒聚集,同时,肝细胞胞浆内还存在一部分与囊泡毫无关系的可溶性LAMP2分子(散在分布的胶体金颗粒)。
  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1F9抗原与PBC的相关性:①PBC患者肝脏中,1F9抗原表达增强;②1F9抗原表达增强与PBC病理分级正相关;③51%(88/174)的PBC患者肝脏中,1F9抗原呈现不同程度地分布紊乱、极性消失。
  本研究明确了1F9单抗亚型,轻、重链可变区序列及二级空间结构,并最终证实1F9抗原为 LAMP2:①通过免疫沉淀——质谱分析(MALDI-TOF-TOF及LC-MS/MS方法)策略,获得1F9候选抗原LAMP2;②通过免疫沉淀产物Western blot分析,证实1F9单抗与LAMP2单抗可以相互识别对方抗原;③通过连续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证实1F9抗原与LAMP2在多种正常组织和PBC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分布一致;④通过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证实1F9抗原与LAMP2在细胞系中共定位良好;⑤通过LAMP2真核表达产物Western blot分析,证实1F9单抗可以识别外源表达的LAMP2蛋白;⑥通过免疫电镜技术,证实1F9抗原与LAMP2在正常肝脏组织及PBC疾病状态下的亚细胞定位相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