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
【6h】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实验一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实验二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正畸去代偿后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变化的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实验三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开窗率和开裂率的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骨性Ⅱ类错牙合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表现为上颌骨前突,或下颌骨后缩,或两者兼有,开唇露齿,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对于轻度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我们通常采用单纯的正畸掩饰性治疗,而对于重度的骨性Ⅱ类患者我们则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该类患者由于颌骨在垂直向和矢状向上的比例失调,上下前牙则通过唇倾度的改变来掩饰这一异常。临床治疗中,如果过分移动前牙,没有很好的控制转矩,牙槽骨的改建能力不足以补偿牙齿的移动,就会出现牙根接触甚至突破牙槽骨骨皮质的现象,发生医源性的牙槽骨高度下降,甚至骨开裂和骨开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牙槽骨的研究,有学者应用普通X线片观测或者只研究了部分切牙,精确度和全面性不高。为此,我们设计应用锥形束CT(CBCT)能够更加准确的定位,对比研究了骨性Ⅱ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及重度骨性Ⅱ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正畸去代偿前后牙槽骨形态特征的变化;以及前牙区牙槽骨骨开窗和骨开裂的研究。为临床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与牙槽骨之间的关系的评估及制定矫治方案提供参考。
  目的:
  对比研究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和成人正常牙合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并观察重度骨性Ⅱ类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术前正畸去代偿前后的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以及研究骨性Ⅱ类错牙合前牙区牙槽骨骨开窗及骨开裂情况。
  方法:
  实验一:成人骨性Ⅱ类患者64名,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性23名,女性41名,平均年龄26.6岁),以及15例成人正常牙合(男6名,女9名,平均年龄24.7岁)。根据垂直骨面型分组:高角组(34名),均角组(19名),低角组(11名);根据上切牙唇倾度分组:上切牙相对牙槽骨唇倾组(29名),上切牙相对牙槽骨直立组(22名),上切牙相对牙槽骨舌倾组(13名)。对前牙区牙槽骨进行CBCT片拍摄,测量牙槽骨附着高度,牙槽骨厚度,牙齿唇倾度等指标。测量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实验二:选择25例成人骨性Ⅱ类患者,均进行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包括男性9名,女性16名,平均年龄25.7岁,拍摄治疗前(T0期)及正颌手术前一个月(T1期)的CBCT片,进行牙槽骨附着高度,牙槽骨厚度及相关牙根长度等指标的测量,对比研究牙槽骨形态特征的变化。测量所得数据的分析我们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行配对t检验。
  实验三:对64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前牙区牙槽骨开窗率和牙槽骨开裂率进行研究。并且对比分析性别差异造成的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不同。
  结果:
  1.对比骨性Ⅱ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牙槽骨形态特征指标显示:1)上下切牙和上下尖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骨性Ⅱ类患者低于对照组成人,特别是唇侧牙槽骨高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切牙区牙槽骨厚度,骨性Ⅱ类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2)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组患者前牙区唇舌侧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厚度均低于低角组。3)上切牙相对牙槽骨唇倾组、直立组和舌倾组之间在个别指标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唇倾组牙槽骨厚度相对薄弱,牙槽骨高度降低。4)上切牙唇倾度与舌侧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骨附着高度和牙槽骨厚度有高度相关性;下切牙唇倾度与唇侧牙槽骨厚度和唇侧牙槽骨附着高度相关性很高。
  2.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和去代偿后的各项指标对比:1)正畸去代偿治疗后上下切牙和上下尖牙的根尖处唇侧牙槽骨厚度明显变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上下切牙牙槽骨厚度在正畸去代偿后变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尖牙牙槽骨厚度则全无明显变化;3)前牙区牙根长度在正畸去代偿后均变短,其中上颌中切牙的牙根吸收最为明显。
  3.牙槽骨骨开窗与骨开裂研究结果显示:骨性Ⅱ类错牙合骨开窗较容易出现在上颌,骨开裂较容易出现在下颌,上颌切牙的骨开窗与骨开裂率均较高。个别牙位男女牙槽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显著不同,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骨性Ⅱ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牙槽骨形态特征,根据垂直骨面型和上切牙唇倾度分组研究,得出骨性Ⅱ类错牙合上下切牙区牙槽骨厚度低于对照组成人,高角组患者的牙槽骨厚度明显低于低角组,上切牙唇倾组牙槽骨存在异常。提示在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中,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差异对牙槽骨的影响远大于上切牙唇倾度的差异。因此临床中遇到骨性Ⅱ类错牙合特别是高角患者,移动牙齿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转矩,选择合适转矩的托槽,以防出现医源性的牙槽骨缺损。
  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尤其是切牙区牙槽骨厚度本身较窄,正畸矫治过程中大范围移动牙齿会造成根尖处唇侧牙槽骨厚度减少及牙槽骨高度降低。因此治疗前应根据牙槽骨形态特征制定合适矫治方案,防止唇舌向过度移动前牙,正畸治疗过程中也应该密切关注前牙区牙周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