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氮肥用量、播量及耕作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6h】

氮肥用量、播量及耕作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因素

1.1小麦的产量构成与群体动态发育

1.2小麦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因素

2氮肥对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2.1氮肥对小麦群体动态的影响

2.2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播量对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3.1播量对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3.2播量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3.3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4.1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2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第二章 氮肥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试验设计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1.4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氮肥施用量对小麦群体动态的影响

2.2氮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播量对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试验设计

1.3测定项目和方法

1.4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播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群体动态的影响

2.2播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3讨论

第四章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群体茎蘖动态及茎蘖成穗率的影响

2.2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3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试验于2012-2015年在山东省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包括播量试验、氮肥用量试验以及耕作方式试验三部分内容,分别探讨不同播量、氮肥用量及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规律。播量试验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3号和多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2号为供试品种,根据品种特性,分别设置低、中、高3个播量处理,其中,山农23号每公顷播量设为135、180、225 kg,济麦22号每公顷播量设为75、112.5、150.0 kg。氮肥用量试验以济麦22号、济南17号为供试品种,分别设置8个氮肥施用水平,依次为每公顷施用0、45、90、135、180、225、270、315 kg。耕作方式试验以济麦22为材料,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旋耕、翻耕和少耕3种耕作方式。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氮肥用量对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的影响不同。供试2个小麦品种,出苗后从三叶期到拔节期,群体茎孽数与氮肥用量成正比;在成熟期,穗粒数、千粒重与氮肥用量成反比,穗数、籽粒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呈现抛物线型分布。
  2.不同品种小麦的最适施氮量不同。济麦22号每公顷的最适施氮量为225 kg,济南17号每公顷的最适施氮量为180 kg。两品种在最适施氮量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3.不同播量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动态的影响表现一致。济麦22号和山农23号均为中播量时成穗率最高。低播量时,成穗率较高,但群体总茎数过小;播量过高,则前期无效分蘖增加,成穗率降低,不易于形成高产。
  4.不同播量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影响较为明显。多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2号以每公顷播量112.5 kg最为适宜,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3号以每公顷播量180 kg最为适宜。在最适播量处理下,两品种小麦产量三要素均处于较高水平,且产量最高。
  5.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济麦22号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较为明显。翻耕方式下,济麦22号的基本苗、最大分蘖数、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均显著高于旋耕和少耕的处理方式,而旋耕和少耕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6.干物质积累越冬期表现为旋耕>少耕>翻耕,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返青期表现为旋耕最大,与翻耕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少耕;拔节、开花、成熟期均以翻耕处理最大,其次为旋耕,少耕最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翻耕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籽粒产量;旋耕处理的籽粒产量虽低于翻耕处理,但两年的产量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