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ArcGIS的温州市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
【6h】

基于ArcGIS的温州市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2.2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第二章温州市滑坡灾害形成背景和发育特征

2.1温州市概况

2.1.1地理位置

2.1.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2温州市自然环境特征

2.2.1地形地貌

2.2.2气候水文

2.2.3土壤植被

2.3温州市地质环境特征

2.3.1地层岩性

2.3.2地质构造

2.3.3水文地质

2.4人类工程活动

2.5温州市滑坡灾害发育特征

第三章温州市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和实现方法

3.1温州市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

3.1.1地质灾害风险定义

3.1.2温州市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过程

3.2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3.3模糊综合评判法

3.3.1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数学表达形式

3.3.2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

3.3.3隶属度的确定

3.4层次分析法

3.4.1层次分析法概述

3.4.2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第四章温州市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

4.1概述

4.1.1易损性内涵

4.1.2易损性评价思路

4.2温州市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过程

4.2.1评价单元的确定

4.2.2评价因子的选择与级别划分

4.2.3模糊评判法在易损性评价中的应用

4.3温州市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结果统计分析

4.3.1人口易损性评价结果统计

4.3.2物质经济易损性评价结果统计

4.3.3综合易损性评价结果统计分析

第五章温州市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

5.1温州市滑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

5.1.1评价因子确定与分级

5.1.2防灾减灾能力评价

5.1.3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结果统计分析

5.2温州市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5.3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

5.3.1风险性评价

5.3.2风险性评价结果统计分析

5.4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验证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温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每年的6~9月份,由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极易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当地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为把地质灾害给当地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开展风险性评价已迫在眉睫。 本研究基于ArcGIS技术,在全面统计分析温州市滑坡灾害调查数据基础上,综合考虑已有的风险性评价模式,确立了本文的风险性评价公式,即:风险=危险性×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同时选择温州市所属各乡镇为基本的评价单元。根据此公式,我们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首先建立温州市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模型,选择人口密度、农业人口密度、易受伤害人口比例、耕地密度、主要公路密度、建筑物密度、单位面积工业产值和农民人均年收入等八个评价因子,对温州市滑坡灾害易损性进行评价。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财政收入和预报监测点两个评价因子,确定了简单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模式,对温州市滑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已有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完成了温州市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的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最后,我们利用已有的某次强降雨导致的滑坡灾害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对温州市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通过此次风险性评价,我们主要得到了温州市滑坡灾害易损性等级分布图,防灾减灾能力等级分布图和风险性等级分布图。易损性等级分布图基本上反映了温州市各乡镇在人口和物质经济方面的易损程度;防灾减灾能力分布图反映了各乡镇在应对滑坡灾害能力方面的差异:而风险性分布图则反映的是滑坡灾害给各乡镇造成的损失大小的不同。通过对风险性评价结果的验证,发现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中,有76.74%的损失都发生在极高风险性和高风险性的乡镇,因此,我们认为风险性等级分布图比较合理可靠,结果令人满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