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乌斯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6h】

四川乌斯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论文选题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地理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1.6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背景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体形态及铅锌矿体赋存层位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6 围岩蚀变特征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电子探针分析

4.2 岩石、矿石化学成分

4.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流体包裹体特征

4.5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五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讨论

5.1 矿床特征总结

5.2 与扬子地台西缘MVT型铅锌矿床的对比

5.3 与世界SEDEX型铅锌矿床的对比

5.4 成矿物质来源

5.5 矿床成因

5.6 成矿机制

第六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扬子地台周边及其边缘隆起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该区矿产空间分布具有分段成群成片的展布特点,乌斯河铅锌矿即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东侧的铅锌多金属矿聚区。本文以乌斯河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对研究区矿床特征进行实地考察和详细的研究,厘清了矿体的产出特征以及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空间关系;通过室内光薄片鉴定,矿石样品及与成矿有关硅质岩及白云岩的岩石化学分析及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成矿流体包裹体测定,C-O、S-Pb等稳定同位素分析等工作,对研究区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主要认识:
  1、乌斯河铅锌矿床中Zn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顺层断续分布,其产出明显受层位控制;主要构造有明显同生沉积特征,如条纹条带状构造、胶状构造、沉积角砾状构造及滑塌构造等,说明有后期改造特征。铅矿体则主要呈脉状、网脉状、块状等不均匀的分布;主要发育在穿越锌矿层位的滑动构造带附近,矿层在断裂带中沿断裂带呈脉状分布。在层间破碎带或者构造裂隙的交汇部位,不仅矿体厚度变厚、品位变富,且围岩蚀变也较其他地方强烈。
  2、矿石的矿物组合较为简单,金属矿物以闪锌矿最主要,其次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的颜色较浅,棕色-浅棕色为主。微细以他形晶、半自形晶结构是本矿床矿石结构最突出的特征。方铅矿的颗粒总体上比闪锌矿的颗粒大。
  3、稀土元素特征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数据表明矿床中Zn来源于同沉积的地层,Pb主要来自于上地壳岩石和基底岩石,Zn和Pb是伴生的关系,而非共生关系;成矿流体以同期海水为主,包括少量大气降水,而不具有岩浆水、变质水的特征。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矿床成矿温度为150-285℃,盐度为10.74-14.62wt%(NaCleqv),属于低温中低盐度型铅锌矿床。
  4、通过对乌斯河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对其岩石化学、C-O、Si-O、硫、铅等同位素和稀土微量分析后可知:该矿床有两期成矿作用。早期(540Ma±)为热水沉积期,形成富含锌的层状矿体,晚期(240Ma±)为低温热液充填期,形成富含铅的脉状矿体;后期富铅热液对早期形成的锌矿体在局部地方进行了活化改造,使之品位变富、颗粒变大,或者早期的Zn进入到后期的热液中,形成铅锌矿脉。
  5、矿石与围岩硅质岩、硅质白云岩稀土配分模式基本一致,说明成矿流体与围岩形成时的热水环境一致,表明本区矿石形成与热水沉积有关。
  6、综合以上研究、分析后可知,该矿床应该属于SEDEX型铅锌矿床范畴,但是经过了后期改造作用。
  7、本文初步探讨了乌斯河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本区的地质研究及找矿工作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