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同源性及其构造意义
【6h】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同源性及其构造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研究程度与主要研究内容

1.4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西秦岭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研究区构造背景

2.3研究区地层区划

2.4 研究区岩浆岩分布概况

2.5 研究区矿产概况

第三章 中川岩体群岩体地质特征

3.1 宏观特征

3.2花岗岩类的演化特征

第四章 中川岩体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

4.1 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2 岩体年代分析

第五章 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

5.1 构造环境

5.2 源岩性质

5.3 构造意义

5.4 岩浆作用与成矿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全岩主量元素(wt%)地球化学分析结果1

附录2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全岩主量元素(wt%)地球化学分析结果2

附录3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全岩主量元素(wt%)地球化学分析结果3

附录4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全岩主量元素(wt%)地球化学分析结果4

附录5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全岩稀土元素(wt%)地球化学分析结果1

附录6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全岩稀土元素(wt%)地球化学分析结果2

附录7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全岩稀土元素(wt%)地球化学分析结果3

附录8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全岩微量元素(wt%)地球化学分析结果1

附录9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全岩稀土元素(wt%)地球化学分析结果2

附录10 西秦岭中川岩体群全岩稀土元素(wt%)地球化学分析结果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西秦岭造山带中川岩体群,包括吴茶坝岩体、柏家庄岩体、碌碡坝岩体、教场坝岩体和闾井五个二长花岗岩体,俗称―五朵金花‖岩体群。本研究通过对其岩体地质地球化学、年代学和构造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其同源性、划分岩浆活动期次,分析中川岩体群的构造环境、物质来源以及构造演化。
  通过对中川岩体群的岩体年龄收集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花岗质岩浆活动划分为四期:第一期为吴茶坝岩体和碌碡坝岩体,年龄为232.9~248.8Ma,属早三叠世;第二期为五大岩体的主体部分,年龄为210~227Ma,属中三叠世;第三期为柏家庄、碌碡坝和教场坝岩体,年龄为193.29~208.5Ma,属晚三叠世;第四期为吴茶坝和闾井岩体,年龄为181~181.5Ma,属早侏罗世。中川岩体群同位素年龄为232.9Ma~180Ma,主体为印支期,局部为燕山期,属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川岩体群的岩体大部分属高钾钙碱系列,岩石具有贫重稀土,轻稀土富集的特征,也反映了研究区的岩浆发生强烈的分异作用,为上地壳经过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而形成。五个岩体的曲线分别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的形态是基本一致的,它们岩浆的喷发和侵入,以及微量元素的富集、亏损程度是大致相同的。五大岩体经历了相似的成岩过程,是同源岩浆的产物。
  中川岩体群的源岩是与具有造山带构造背景相关的大陆型花岗岩,为高锶花岗岩类,显示其源区为地壳,是成熟度较高的上地壳熔融产物。岩体群以“S”型花岗岩为主,兼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在Sr-Yb分类中为喜马拉雅型。
  本区总体上是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多期变质作用造就的复合构造单元。区内构造线总体方向北西向,印支期的逆冲推覆,形成一系列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组成了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中川岩体群为中心式隆起,以柏家庄岩体为中心,呈环状分布,五个岩体均定位在构造线较为密集的部位以及北东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
  研究区内的李坝—锁龙口断裂和礼县—洮坪深断裂是两条主要的深部导矿断裂,断裂周边的一些次一级断裂是研究区的控矿断裂,对金矿的分布、规模等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五个岩体周围的李坝金矿、马泉金矿、岷化金矿、金山金矿等大中型矿床及崖湾等几十个大小不等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均是深断裂与岩浆作用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