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肃北山公婆泉铜矿成矿环境及矿床成因类型探讨
【6h】

甘肃北山公婆泉铜矿成矿环境及矿床成因类型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1.3 以往相关工作与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5 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北山地区构造格架

2.2 马鬃山-野马街-勒巴泉南地区地质概况

第三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床地质特征

第四章 成矿环境研究

4.1 构造体系及岩浆岩特征与环境

4.2基性-超基性岩的环境指示意义

第五章 矿床成因类型探讨

5.1 关于“成矿斑岩”

5.2 矿体形态、产状的成因意义

5.3 围岩蚀变的成因意义

5.4 矿石结构及构造

5.5 矿石物质成分特征

结 论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婆泉铜矿构造位置特殊,矿床地质特征复杂,历来颇受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勘探开发,积累了一批宝贵的研究成果和资料,但在成矿环境和矿床成因类型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本文通过近两年的野外调研,并结合室内岩矿石光薄片鉴定以及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和探讨公婆泉铜矿的成矿环境和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1、通过野外调研,在矿区厘定了三条韧性剪切带,展布方向分别为NEE、NWW和NNW,研究表明,它们是公婆泉铜矿的成矿构造,同时控制着矿体的形态、产状。
  2、矿区的三条韧性剪切带对应地分为三期,每一期构造活动都伴随着岩浆活动并成矿。第一、二期构造活动成矿特点基本相同,主要形成细粒浸染状矿石,及少量细脉浸染状构造的矿石,第三期则形成团块状、脉状矿石,正是由于多期次的矿化叠加从而导致了团块状富铜矿石的形成。
  3、通过对矿区基性-超基性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结合矿区构造格局及岩浆岩特点,综合研究认为这些基性-超基性岩块为蛇绿岩,其形成于消减带之上的弧后盆地构造环境,因此公婆泉铜矿的形成与弧后盆地有关。
  4、矿区发育一些通常规模很小的呈小岩枝或岩脉产出的斑岩体,可称之为(超)小岩体,这些(超)小岩体有的发育矿化,有的则不发育,矿体的空间分布与斑岩没有明确的依存关系。
  5、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公婆泉铜矿在矿体形态、产状,控矿机制、围岩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布、矿石结构构造等方面与典型斑岩型矿床有较大出入,同时结合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和成矿的多期次性,认为该矿床从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上讲为受韧性剪切带和岩浆作用共同控制的叠生矿床,而从主导控矿因素来讲为剪切带型铜矿床。

著录项

  • 作者

    杨晖;

  •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

  • 授予单位 长安大学;
  • 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姜修道;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578.42;
  • 关键词

    铜矿; 成矿环境; 矿床成因类型; 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