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西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研究
【6h】

陕西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和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矿山公园建设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矿山公园

2.2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基本情况

3.1 区域地质概况

3.2 社会经济状况

3.3 矿业开发历史沿革

第四章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条件分析

4.1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区位条件分析

4.2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资源分析

4.3 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分析

4.4 矿业遗迹与自然人文景观评价

4.5 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条件分析评价

第五章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构想

5.1 矿山公园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

5.2 矿山公园建设总体布局

5.3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构想

5.4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支持、保障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矿业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采历史悠久,随着矿山资源逐渐枯竭,众多矿山和矿业城市面临严重环境破坏等问题。矿山公园的建立成为我国矿山灾害治理和矿业遗迹保护以及矿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用模式,使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业遗迹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永续利用,对于改善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推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自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公布至今,已有72座国家矿山公园或建成开园、或规划筹建,并被认为切实有效。因此,作为矿业遗迹开发与保护的新方式,矿山公园如何弘扬矿业文化,提升其科普教育功能,探索矿山遗迹的长效保护、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矿山旅游发展的推进路径,是矿山公园模式存在的积极意义,也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议题。
  本论文选取陕西唯一的一处国家矿山公园----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公园概况和矿山遗迹资源禀赋,参照矿山公园建设模式理论和国土资源部相关标准对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重点探讨其如何利用矿山公园的模式,展示丰富典型的金矿地质遗迹和矿业遗迹景观,彰显矿业文化,提升科普教育,实现工业遗产旅游、生态旅游等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生态共轭等理论基础,通过对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实地调研,依据筹建规划思路,借助深度访谈等手段,综合阐述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资源优势、建设条件、空间布局和开发前景。
  结论在于以潼关小秦岭矿山遗迹保护和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一心两轴三带”的思路构建矿山公园建设的模式,并借助游客服务中心和专题博物馆的职能发挥、矿山公园的游憩科普教育功能提升、矿山地质环境植被生态恢复、工业遗产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等可行性的建设措施,塑造“中国西部第一金园”的品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