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中盆地地质遗迹景观评价及其形成机理分析
【6h】

关中盆地地质遗迹景观评价及其形成机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 4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关中盆地概况及区域地质环境

2.1 地质遗迹景观概况

2.2 地质旅游发展概况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单元

2.5地质构造

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与评价

3.1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原则

3.2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标准

3.3 关中盆地地质遗迹景观分类

3.4 关中盆地地质遗迹科学价值评价

3.5 关中盆地地质遗迹旅游价值评价

3.6 关中盆地地质遗迹景观区划研究

第四章 关中盆地地质遗迹形成机理分析

4.1区域地质构造形成机理

4.2新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形成机理

4.3典型第四纪地质遗迹形成机理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关中盆地地质遗迹开发利用现状

5.2关中盆地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5.3关中盆地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建议

5.4关中盆地地质遗迹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关中盆地是渭河及其主要支流汇集归入黄河的区域,因而有渭河冲积平原之称。盆地之东为函谷关,西为散关、南为武关、北为萧关,四关挟持,故又有关中平原之称。关中盆地西起宝鸡,东迄黄河,南依秦岭,北傍渭北低山,东西长约400km,南北宽30~80km,面积约3400km2,整体似半个弯月横亘于陕西省中部。
  关中盆地发育在鄂尔多斯台地与秦岭褶皱带交界部位,地处中国重要的大地构造分界位置上。关中盆地作为中国大陆典型的新生代裂陷盆地,新构造活动强烈、表象明显,也是我国新构造运动研究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在演化历程上具明显的周期性,新构造活动与地貌、水系、第四纪沉积、温泉、地震和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由于该地区地处四个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过渡部位,加之又受到整个汾渭裂陷带整体活动的影响,地形地貌复杂,河流地貌与温泉发育,造就了该地区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在经历了地质遗迹开发保护及旅游业发展之后,该地区形成了一系列的以地质遗迹为主体的旅游景区,尤其是以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主的各类地质公园的开发,促进了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利用。
  本文依托《关中盆地1∶1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项目,通过对关中盆地区域内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建立地质遗迹评价模型,对区域内地质遗迹进行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评价,同时从区域地质和新构造运动及地貌等方面对该地区地质遗迹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探讨关中盆地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出关中盆地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及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