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赣南盘古山钨矿构造岩相地质填图及控矿构造解析
【6h】

赣南盘古山钨矿构造岩相地质填图及控矿构造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5创新性研究成果

1.6完成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大地构造背景

2.2区域地层

2.3区域构造

2.4区域岩浆岩

第三章 盘古山矿区地质特征

3.1矿区地层

3.2矿区构造

3.3矿区岩浆岩

3.4矿床地质特征

第四章 盘古山钨矿构造岩相特征

4.1构造岩相填图方法

4.2构造岩相带划分标志

4.3典型中段构造蚀变岩相带剖面测量

4.4 盘古山钨矿构造岩相空间分布图

第五章 盘古山钨矿构造解析

5.1 构造测量与分析

5.2节理综合分析

5.3构造期次划分

5.4构造应力场分析

第六章 矿区控矿构造特征

6.1盘古山钨矿新华夏构造体系断裂分析

6.2斜列构造控矿特征研究

6.3 深部成矿预测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盘古山钨矿位于南岭成矿带东部的于都-赣县矿集区内,是南岭成矿带重要的钨多金属矿床之一。盘古山钨矿矿化的垂直分带非常明显,是著名的“五层楼”模式的研究基地,经过近一个世纪以来一千多米的采矿勘查,深部资源分布规律不清,保有储量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为了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对深部构造这一重要的控矿因素的研究迫在眉睫。本论文按照构造结合建造的思路,采用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和控矿构造解析,对深部成矿规律加以研究。
  本文在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岭于都-赣县典型矿田构造控矿和深部成矿规律示范研究”,野外带队完成了地质填图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资料和室内分析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首次实测盘古山钨矿构造岩相空间分布图(1/1万),该工作覆盖了矿山35中段至635中段垂直方向600米的5个典型中段,实测9条构造岩相分带剖面,该项工作大大的提高了矿山工作的研究程度。
  2.建立了构造蚀变分带的室内外岩石、矿物学标志。构造岩相分带表明:蚀变主要发生在被矿脉充填的裂隙以及断裂的密集部位。在平面上,自矿脉两侧,蚀变带整体由富黑云母角岩带、正常黑云母角岩带、绢云母化石英岩带、弱绢云母化石英岩带逐渐过渡,并且NWW向构造蚀变明显强于NEE向,矿化程度更高;在剖面上,以北组、中组、南组各自的容矿构造密集带为中心,向南北两侧,蚀变逐渐减弱,并且浅部由北西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构造蚀变带控矿,向深部逐渐过渡为一组北西西向构造蚀变带控矿。
  3.应力场显示矿区受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印支期-燕山晚期盘古山矿区主压应力方向依次为NW-SE→NWW-SEE→NE-SW。所有的节理数据投影显示该区节理走向集中在NWW270°~290°之间。
  4.建立了构造的垂向分带规律。矿区浅部控矿构造由 NWW—SEE与 NEE—SWW走向的两组裂隙交叉共轭而成,前者较后者更为发育;向深部逐渐过渡为 NWW—SEE向斜列控矿,而NEE—SWW向矿脉并不发育。在盘古山矿区新华夏构造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了NWW向“长江式”控矿构造的成矿规律,为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提供构造控矿规律的新认识。
  5.定量化解析了斜列式构造裂隙之间的几何分布规律。得出了组成斜列式构造三个主要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tanα=γ/1-β;其中,α:斜列角;即单脉与斜列面之间的锐交角。β:两条斜列之间脉长的重复率γ:两条斜列之间的间距。以α、β、γ为依据,建议将斜列式划分为三种构造形式:Ⅰ型:0°<α<10°;β<0.15;0<γ<0.18;Ⅱ型:10°<α<45°;0.15<β<0.5;0.09<γ<0.85;Ⅲ型:45°<α<90°;0.5<β<1;γ>0。盘古山钨矿斜列构造类型应属于Ⅲ型。
  6.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物化探及矿山资料,提出预测依据,矿区南组以南及东南方位的预测靶区,获得了验证,揭露了20厘米和10厘米两条矿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