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安市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和驱动因素研究
【6h】

延安市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和驱动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内容、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及延安市区域概况

2.1土地经济密度内涵

2.2理论基础

2.3数据来源

2.4延安市市域概况

第三章 延安市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特征

3.1延安市土地经济密度时序差异特征分析

3.2延安市土地经济密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章 延安市土地经济密度驱动因素分析

4.1土地经济密度影响因素选择依据

4.2土地经济密度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4.3土地经济密度驱动因素定量研究

第五章 延安市土地经济密度优化对策建议

5.1继续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

5.3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坚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5.4促进城镇化合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5.5加强土地管理,约束土地利用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土地的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经济密度是衡量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地区经济水平和聚集程度的反映。研究土地经济密度,就是研究如何根据区域独特的发展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并选择和现实相适应的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本文在总结归纳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延安市为研究范围,对其农用地经济密度和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规律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延安市13个区县2005—2014年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通过ArcGIS可视化的表达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变差系数和相对发展速率对其变化的动态差异进行了分析;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其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接着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相关理论为依据,定性分析了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相关关系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土地经济密度的主要驱动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2005—2014年,延安市13个区县农用地经济密度不断攀升,各县差异显著,空间峰值效应显著,较高值区增加。各县农用地经济密度整体差异逐渐缩小,但相对发展速率差异依然明显。在空间上延安市农用地经济密度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各区县多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空间依赖性弱。(2)2005—2014年,延安市13个区县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县间差异明显,且峰值效应显著,较高值区数量增加,但部分县区有所回落。各县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差异整体上呈缩小趋势,然而相对发展速率差异依然显著,发展势头各不相同。在空间上,延安市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整个空间关联度呈现上升态势且都为正相关性;各区县空间局部自相关关系分布极化明显,北部和南部表现出的是“高-高”、“高-低”的空间异质性,中部各县区土地经济密度增长缓慢,且周边辐射效应不明显,空间异质性表现较弱。(3)定量分析土地经济密度驱动因素后得出,农用地技术投入强度、园地单产、农用地资本投入强度和垦殖率是农用地经济密度的主要驱动因素,且作用程度依次减小;建设用地资本投入强度、建设用地劳动力投入强度和城镇化水平是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主要驱动因素,且作用程度依次减小。
  根据以上分析结论,提出了优化土地经济密度的政策建议:(1)继续加大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3)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切实保护耕地资源;(4)促进城镇化合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5)加强土地管理,约束土地利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