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业型风景区规划方法初探——以陕北南泥湾风景区为例
【6h】

农业型风景区规划方法初探——以陕北南泥湾风景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对象与内容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5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农业与农业景观

2.2观光农业与风景区

2.3农业型风景区

2.4风景区规划与观光农业规划

2.5相关理论基础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业型风景区特征研究

3.1风景资源特征

3.2游赏活动特征

3.3文化内涵特征

3.4功能系统特征

3.5相似对比——农业观光园/旅游小城镇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业型风景区规划方法初探

4.1完善农村体系

4.2丰富农景资源

4.3建立游赏体系

4.4注入文化内涵

4.5构建农景系统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南泥湾风景区规划

5.1项目概要

5.2农村体系的完善

5.3游赏体系的构建

5.4文化内涵的注入

5.5农景系统的统筹

5.6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生存环境、生活节奏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居民对自然、田园、乡土等乡村生活环境相接触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城郊乡土生活体验、农业风景游赏逐步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使其逐渐具备了成为风景区的基础条件,相应产生了农业型风景区。近年来,结合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而延伸出的农业型风景区又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动力,在国家政策支撑下,该类风景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因风景资源特征的差异,农业型风景区不同于一般风景区,但我们仍沿用原风景区规划方法来对待这一新兴事物,导致其出现了诸多不适应性:生产、生活与游赏活动的冲突,生态保护与景区开发的矛盾等。
  本文从农业型风景区的特征入手,抓住农村体系组织(生产、生活)和风景游赏体系组织这两条主线,以该两套系统的和谐、共享、互补、持续发展为目标,从而构建出了兼顾农村生产生活,又具有农业风景资源特征的“农景合一”的农业型风景区规划方法;最后,以“南泥湾风景区”规划实践为例,对该规划方法进行了验证。
  文章研究成果是对我国风景区规划理论体系的深化与补充,同时,对农业型风景区的规划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