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六合螳螂拳技击特征研究
【6h】

六合螳螂拳技击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导论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文献综述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研究法

2.2对比研究法

2.3田野调查法

2.4专家访谈法

3 相关概念界定

3.1传统

3.2传统武术

3.3技击

3.4六合螳螂拳

4 六合螳螂拳传承及功法体系

4.1六合螳螂拳的传承

4.2六合螳螂拳功法体系

5 六合螳螂拳主要套路动作

5.1截手圈

5.2铁刺

6 六合螳螂拳的技击特征

6.1招式快速,组合连发

6.2步法与手法的灵活结合

6.3招式灵活多变及其在技击中的运用

6.4技击特征中“狠”字当头

7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传统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通过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体现着民族情感,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身体文化的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竞技武术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武术发展的主流,传统武术则在变革时代成为“落后”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武术的这些发展变化不只是被动接受社会环境的结果,更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有目的地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适应的结果。在适应社会变迁发展的过程中,技击作为包括武术在内的人类一切搏斗术的本质属性,一直都是传统武术在社会结构中得以发展的根本要素。六合螳螂拳作为山东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武术拳种,在时代变迁中与其他传统武术拳种一样,生存空间渐次狭窄,技术体系濒临失传。“技击”作为六合螳螂拳的“立意之根”,逐渐被人们忽视,这对六合螳螂拳作为一个传统武术拳种存在的根本价值和意义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技击技术是技击取胜的前提和基础,是武术拳种进行实战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若无技术因素作前提保障,其它实战技巧等因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进行技击技术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是格斗进程中能够实现克敌制胜的关键环节。由此,对六合螳螂拳的技击技术进行挖掘,研究其技术体系,对“技击”这一日益被淡化的本质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对于传统武术研究就具有了典型性和现实性的双重价值。本研究通过对六合螳螂拳技击特征的分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个拳种的技术个案研究,进而为传统武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思考范式。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六合螳螂拳的传承、功法体系、练法要点和攻防技击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六合螳螂拳是流传在山东招远地区的一种区别于其他螳螂拳的特有拳种,传播范围较窄,习练人群较少。
  (2)六合螳螂拳是以内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运动宗旨,以车轮、磨盘及螺旋形运动方式为主导,并融入其他拳种的精华而自成体系。
  (3)六合螳螂拳从姿势和外形上看,以自然放松、圆活柔顺、手到步随、紧凑精密、无大开大起、蹿跳蹦跃、滚翻跌扑为特色。下盘以提拖步法为主,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进退自如,转化自然。上盘以锥拳及螳螂爪为主要手型。在劲力上,六合螳螂拳则体现出刚以进之,柔以化之,刚柔相济,粘黏连随的特色。
  (4)六合螳螂拳的手法丰富多彩,有勾挂锯挫、缠封刁採、沾粘推贴、压点撑刺、挑划刀砍、扫搂展劈等,讲究出手雕翎箭;有手不见手;封手不透风。在身法上讲究“以姿占势”,彼进我也进,插进里门,先击其面,后开彼手;闪则打,不闪也打,闪躲不及未有不招架者,招架则为我偷遁之手捆摔;要求姿势及气势均要逼人,借此实现听虚实,找漏洞的目的。
  (5)六合螳螂拳的技击方法主要表现为:以腰带臂,韧劲突出。步法稳健扎实,多以提托步为主要步型,重心多放在后腿上,万一前腿被袭,可以随时起步,随时变化。以提托步为主要步法,一法多变,进步、退步、进退连环,进跟、退收、左随、右带、纵横交叉、虚虚实实,变化极尽灵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