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型期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的推进——基于群体性事件的反思
【6h】

转型期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的推进——基于群体性事件的反思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的概述

2.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演变

2.2 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2.2.1 政治学的解释视角

2.2.2 社会学的解释视角

2.2.3 法学的解释视角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和特征

3.1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3.2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3.2.1 就性质来说,群体性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3.2.2 民众诉求合理,但表达方式不当

3.2.3 群体性事件呈现相互呼应联动的发展趋势

3.2.4 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方式呈现网络化发展趋势

第四章 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

4.1 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经济原因

4.1.1 社会利益分配不均

4.1.2 经济发展能力不足导致民众产生焦虑感

4.1.3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进一步激化了人民内部矛盾

4.2 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政治原因

4.2.1 群体性事件复杂多样,政府的管理能力略显不足

4.2.2 民主制度建设尚不健全

4.2.3 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较弱

4.2.4 腐败行为致使公平公正原则遭到破坏

4.2.5 基层政府现场应对能力不足

4.2.6 利益表达渠道不畅

4.2.7 政府受官本位思想脱离群众

4.3 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社会原因

4.3.1 民族、宗教因素成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4.3.2 社会弱势群体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4.4 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社会心理原因

4.4.1 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心理受挫不满产生的报复心态是主要的社会心理原因

4.4.2 群体性事件次要参与人的从众心理是加剧事件发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第五章 群体性事件对政治社会稳定的影响

5.1 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5.2 容易形成不良的“示范效应”

5.3 社会共识的迁移导致反社会意识的形成,加重社会危机

5.4 对公共秩序的破坏导致公共治理体系的瘫痪

第六章 妥善调处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原则、路径及对策

6.1 妥善调处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6.1.1 现场第一原则

6.1.2 区别原则

6.1.3 问责原则

6.1.4 信息公开透明原则

6.2 妥善调处群体性事件的路径及对策

6.2.1 经济方面

6.2.2 政治方面

6.2.3 社会方面

余论 基于群体性事件,推进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大幅度的调整,人们的生活追求和价值观念也日益多元化。这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状况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潜藏的社会矛盾和摩擦,而作为社会冲突和矛盾特殊表现形式的群体性事件也随之频繁发生,并且呈现出规模日益扩大、形式日益激烈、相互呼应联动及信息化趋势明显等特点。群体性事件严重地影响着我国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合理调处群体性事件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运用实证研究、文献研究的研究方法,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和社情出发,主要围绕妥善调处群体性事件的路径与对策展开。本文首先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出发,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演变做了简要的分析,接着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的学科视角对群体性事件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和特征作了简要分析,笔者认为应将群体性事件划分为维权型、社会泄愤型、社会骚乱型三类。就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而言,群体性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外化的表现,且当前群体性事件表现出诉求合理,方式不当等特征。其次,笔者对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进行了论述。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利益分配不均、经济发展能力不足、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等经济方面的原因;有民主制度不健全、腐败行为严重、基层政府现场应对能力不足、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民族宗教社会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针对当前群体性事件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加重社会危机、导致公共治理体系的瘫痪、形成负面的“示范效应”等对政治社会稳定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在妥善调处群体性事件时应当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现场第一原则、区别原则、问责原则、信息公开透明原则。最后,笔者提出了几点妥善调处群体性事件的路径与对策。认为我们应该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机制、顺畅公众参与渠道、大力反腐促进公平公正、提升政府公信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妥善调处群体性事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