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景观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初探
【6h】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景观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初衷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4 前人的研究成果概述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佛寺园林与山地佛寺园林相关概述

2.1 佛寺园林概述

2.1.1 佛寺园林形成的基础——佛教与佛寺的发展

2.1.2 佛寺园林的发展分期

2.1.3 佛寺园林化的表现

2.1.4 佛寺园林的分类

2.2 山地佛寺园林分析

2.2.1 山地佛寺园林的形成原因

2.2.2 山地佛寺园林的总体特点

第三章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3.1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影响因素

3.1.1 自然环境因素

3.1.2 社会文化因素

3.2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发展与分布

3.2.1 山西佛教与佛寺园林的发展

3.2.2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分布

第四章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景观特征

4.1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择址

4.1.1 宏观造势,中观构景,微观塑形

4.1.2 依地择址,类型丰富

4.2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建筑

4.2.1 建筑的类型

4.2.2 建筑的群体布局

4.2.3 建筑的结构与材质

4.3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植物栽植

4.3.1 植物的种类选择

4.3.2 植物的配置特色

4.3.3 植物的种植方式

4.4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道路铺装

4.5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空间营造

4.5.1 空间的多样性质

4.5.2 空间的序列组织变化

4.5.3 空间的深远意境

4.6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与江浙、川渝地区山地佛寺园林的对比

第五章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保护与利用

5.1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保护与利用的价值

5.2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5.2.1 现状及问题

5.2.2 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5.3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保护与利用的方式探究

5.3.1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保护与利用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5.3.2 山西山地佛寺园林保护与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第六章 结语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插图表格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佛寺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山地佛寺园林更是运用中国传统造景手法将宗教文化的内涵在真山真水的环境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山西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山地佛寺园林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同时由于山西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特殊性,致使山西的山地佛寺园林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本文以山西山地佛寺园林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出发,结合宗教学、景观学、建筑学、规划学等多种学科,对其形成、分布、选址、建筑特征、植物植载、空间塑造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其保护与利用提出相应的意见,以此作为对前人研究的一个深化补充。
  全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阐明了研究的初衷、背景、意义、目的以及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对佛寺园林及山地佛寺园林做了相关论述,在分析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佛寺园林景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进而探讨了山地佛寺园林形成的原因,总结了山地佛寺园林的景观总体特点,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对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分析,从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两方面分析了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影响因素,并对佛寺园林的形成、发展以及分布进行了概述;第四章从构建佛寺园林景观的各序列要素出发,对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选址、建筑特色、植物栽植、道路铺地、空间塑造等各方面进行梳理,并将山西山地佛寺园林同江浙、川渝两地的山地佛寺园林作横向的对比,从而更形象的展现出山西山地佛寺园林的特点;第五章针对山西山地佛寺园林提出对其保护与利用的策略方法,为历史园林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第六章结语与思考,对全文进行总结,并表述出论文研究的意义以及对佛寺园林景观研究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