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u-SSZ-13脱硝催化剂原位合成条件的优化
【6h】

Cu-SSZ-13脱硝催化剂原位合成条件的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柴油机车尾气NOx净化技术

1.2.1 NOx储存-还原(NSR)技术

1.2.2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

1.3 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

1.4 活性金属盐种类对催化剂的影响

1.5 离子改性对催化剂的影响

1.5.1 铵改性

1.5.2 Ce改性

1.6 柴油车尾气脱硝的研究现状

1.7 课题选择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药品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药品

2.2 催化剂制备

2.2.1 以不同铜盐为铜源制备Cu-SSZ-13催化剂

2.2.2 离子交换改性Cu-SSZ-13催化剂

2.2.3 双模板剂制备Cu-SSZ-13催化剂

2.3 催化剂的水热老化处理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2.4.1 评价条件

2.4.2 催化剂活性评价基准

2.5 催化剂表征

2.5.1 XRD

2.5.2 SEM

2.5.3 H2-TPR/NH3-TPD

2.5.4 BET

2.5.5 NMR

2.5.6 XPS

2.5.7 ICP

第三章 铜盐对原位水热合成Cu-SSZ-13脱硝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铜源对Cu-SSZ-13脱销活性影响

3.3 Cu-SSZ-13的N2O生成量

3.4 Cu-SSZ-13的XRD谱图

3.5 Cu-SSZ-13的SEM谱图

3.6 Cu-SSZ-13的H2-TPR谱图

3.7 Cu-SSZ-13的NH3-TPD谱图

3.8 Cu-SSZ-13的ICP数据

3.9 Cu-SSZ-13的XPS谱图

3.10 Cu-SSZ-13的TOF分析

3.11 Cu-SSZ-13的NMR谱图

3.12 Cu-SSZ-13的孔结构参数

3.1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子交换对原位水热合成Cu-SSZ-13脱硝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离子交换对Cu-SSZ-13的脱销催化活性的影响

4.3 Cu-SSZ-13的N2O生成量

4.4 高空速下Cu-SSZ-13的脱销催化活性和N2O生成量

4.5 Cu-SSZ-13的XRD图

4.6 Cu-SSZ-13的SEM图

4.7 Cu-SSZ-13的H2-TPR图

4.8 Cu-SSZ-13的ICP数据

4.9 Cu-SSZ-13的XPS谱图

4.10 Cu-SSZ-13的孔结构参数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模板剂对原位水热合成Cu-SSZ-13脱硝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TMAda-OH含量对原位合成Cu-SSZ-13的影响

5.2.1 TMAda-OH含量对Cu-SSZ-13催化活性的影响

5.2.2 Cu-SSZ-13的N2O生成量评价

5.2.3 Cu-SSZ-13的XRD图

5.2.4 Cu-SSZ-13的SEM谱图

5.2.5 Cu-SSZ-13的H2-TPR谱图

5.2.6 Cu-SSZ-13的ICP结果

5.2.7 Cu-SSZ-13的XPS谱图

5.2.8 Cu-SSZ-13的NMR谱图

5.2.9 Cu-SSZ-13的孔结构参数

5.3 晶化时间对原位合成Cu-SSZ-13的影响

5.3.1 晶化时间对Cu-SSZ-13催化活性的影响

5.3.2 Cu-SSZ-13的N2O生成量

5.3.3 Cu-SSZ-13的XRD图

5.3.4 Cu-SSZ-13的SEM谱图

5.3.5 Cu-SSZ-13的H2-TPR谱图

5.3.6 Cu-SSZ-13的ICP结果

5.3.7 Cu-SSZ-13的XPS谱图

5.3.8 Cu-SSZ-13的NMR谱图

5.3.9 Cu-SSZ-13的孔结构参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后续工作建议

6.1 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日趋短缺,温室效应加剧,柴油发动机因其高效性和持久性,在道路交通运输工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全球机动车开始呈现“柴油化”趋势。面对严格的排放法律法规,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x的排放量已成为国内外尾气催化净化领域得最突出难点之一。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因其具有高效率、高经济性、低成本等优点已成为目前适用于移动源主要的脱硝技术,而核心问题是研发高效稳定、环境友好的SCR催化剂。沸石分子筛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脱硝催化剂,其中微孔分子筛SSZ-13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很多领域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本课题利用原位水热合成法,探讨研究了金属活性组分前驱盐种类、离子改性(铵交换和铈交换)和模板剂(铜胺络合物和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等参数条件对新鲜和水热老化样品的催化脱硝活性、N2O生成量及其物性结构的影响,以期制备出形貌结构规整、脱硝活性和抗老化性能优异的Cu-SSZ-13催化剂。研究工作的主要结论如下:
  采用原位水热合成法,由不同种类的铜盐(Cu(NO3)2、CuSO4、 CuCl2)为铜源(晶化72h,铵交换12h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Cu-SZZ-13样品。在晶化过程中由于受霍夫迈斯特阴离子效应影响,阴离子在模板剂胶团上的吸附能力表现了很大的不同(NO3->Cl-> SO42-),导致了Cu物种分布、分子筛骨架Si和Al原子、载体微观结构性质不同,从而表现出了不同的催化活性和抗老化性能。以Cu(NO3)2为铜盐制备的Cu-SSZ-13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抗老化性能。新鲜和老化(800℃,20 h)样品的高活性(90%~100%)温度窗口分别为180~700℃和240~600℃。立方型晶粒规整尺寸小,分散性较好,择形作用优良。
  在不同铜源制备Cu-SSZ-13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铵交换时间和Ce交换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和抗老化性能的影响。以CuSO4为铜源,经铵交换12hCe交换2h样品的低温活性优异,活性窗口较宽;各孔结构参数较大,分子筛骨架结构较稳定。延长铵交换时间使得新鲜样品的低温活性降低,抗老化能力有明显提高。以Cu(NO3)2为铜源,铵交换12h样品具有优异脱硝活性和很宽的活性窗口,分子筛骨架结构较稳定。以CuCl2为铜源,不同离子交换方法制备的Cu-SSZ-13老化前后样品时性能与CuSO4所制样品相似。但铵交换24 h样品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和更高的水热稳定性。
  通过调变TMAda-OH用量和晶化时间,采用原位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Cu-SZZ-13样品。双模板剂在晶化过程中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nTMAda-OH/nSi=0.15,晶化96h的样品立方型晶粒规整均一、棱角分明、尺寸小。表现出优异的低温活性样品在100℃时NOx转化率可以达到43%)和抗老化性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