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FAHP的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研究与应用——以马兰矿为例
【6h】

基于FAHP的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研究与应用——以马兰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及研究技术路线

2 煤矿生产系统本质安全影响因子分析

2.1 人的因素分析

2.2机器设备因素分析

2.3 环境的因素分析

2.4管理本质安全分析

2.5 文化本质安全分析

2.6 信息本质安全分析

2.7 煤矿事故致因分析

3 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安全评价类型分析及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3.2 建立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3 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FAHP)的构建

4.1 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

4.2 煤矿本质安全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4.3 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4 模糊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4.5 本质安全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5 基于FAHP的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应用实例

5.1 马兰煤矿基本情况简介

5.2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5.3 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

5.4 煤矿本质安全建设对策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煤矿事故目前仍是我国工业生产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间煤矿安全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加大对煤矿安全的研究。不安全的总体态势和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是惨重的人员财产损失的根本致因,煤矿安全的加强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煤矿安全的评价可以为事故的防治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事故发生的源头上实现本质安全化,设计的评价对象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本身是一个内容很难量化的集合体,所以,不断加大对安全评价探索的力度对我国煤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本质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从新的角度阐释和明确了煤矿本质安全的内涵,以系统安全论为引导立体化的研究了破坏煤矿本质安全的各种原因,对人员、机器设备、煤矿作业环境、管理、安全文化、安全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煤矿本质安全影响因子的缺陷和改善措施,对相应的系统存在的安全状态破坏原因进行分辨和详细的识别,先后运用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在六个子模块组成的整体系统内对每个指标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和整合,设计了有效、科学的本质安全评价指标系统。该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77个三级指标。根据专家调查确定三级隶属度,依托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各级权重,以确定的比例标度对指标影响综合体的程度进行确定,计算出判断函数矩阵,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在实际算例中,依靠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结果,得出煤矿的本质安全类型,本文将研究模型应用于马兰矿,得出该矿的本质安全类型属于第Ⅳ类,属于较安全类型。根据评价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具体改进意见和措施。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本质安全和煤矿事故致因相结合,通过分析影响本质安全煤矿的各种因素,设计了一套科学、实用的评价系统,简便而切合生产实际的分配指标的权重。煤矿本质安全是生产的本质安全,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安全,因此将评价整体划分为人、机、环、管理、文化、信息这六个评价单元。通过这样的划分,本质安全性的分析更加明确。选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能够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模糊性”评价与决策问题,将定性指标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方法实用、易操作、稳定、精度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