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蛇毒纤溶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对比观察
【6h】

蛇毒纤溶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对比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词表

声明

前言

第一章1资料与方法

第二章2.结果

第三章3.讨论

第四章4.结论

附录表

参考文献

综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血栓脱离静脉壁后导致肺动脉栓塞,后期可因静脉瓣膜功能被破坏引起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出现下肢肿胀、溃疡和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影响劳动力。普通肝素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华法令在DVT后续治疗中的应用又减少了肺栓塞和血栓再发的出现,而低分子肝素的推广摆脱了对实验室的依赖。但上述抗凝药物只是阻止血栓的进展,而没有消除血栓的作用,与直接溶栓疗法相比,静脉血栓清除率低。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溶栓药物虽然提高了血栓清除率,但也伴随一定的出血并发症。因此,寻找并评估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仍是药物治疗努力的方向。 目的: 观察国产蛇毒纤溶酶与尿激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病例资料和方法: 采用平行随机对照开放试验,自2007年4月-2008年11月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及其他相关内科住院病人(均为首发病人),符合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的5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给予蛇毒纤溶酶200IU溶栓,疗程15天,对照组前3天给予尿激酶50万IU,后10天给予25万IU溶栓,疗程13d。两组同时加用抗凝,抗血小板、祛聚药物治疗。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 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药物治疗后两组病例深静脉血栓清除情况;用二维超声(2DUS)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的管径。测定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第1天、第5、10和治疗结束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比较。观察两组肺栓塞、出血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结果: 彩色多普勒观察结果:纤溶酶组静脉完全再通率为42.9%,部分再通率为46.4%;尿激酶组静脉完全再通率为31.0%,部分再通率为48.3%,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维超声观测结果:两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和腘静脉治疗后直径无统计学差别(P>0.05)。 两组D—二聚体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10、治疗结束时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后第1天纤溶酶组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观察:尿激酶组出血并发症和低纤维蛋白血症发生率高于纤溶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栓塞和过敏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蛇毒纤溶酶和尿激酶都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形成疗效肯定、安全的溶栓药物,蛇毒纤溶酶安全性高于尿激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