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次溅落状血迹形态的模拟实验研究
【6h】

二次溅落状血迹形态的模拟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综 述

个人简历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二次溅落状血迹(Secondary spatter bloodstain)的形态特征,形成机理及其与行为方式的关系,探讨与低位打击和头部撞击所形成的溅落状血迹的鉴别方法及其实际应用价值;分析犯罪现场的血迹范围、形态和分布,从而为出血的案件提供行为类型和出血机制的判断依据。
   材料与方法:
   材料:选取三种(玻化地砖、水磨石及木地板)质地地面作为载体,建立室内现场环境。实验用血:均为死后12小时内解剖的成人心血,生前未经医院抢救治疗,性别随机。
   方法:
   (1)将总量为10ml的血液,用单滴(0.05ml)连续滴落于木地板、水磨石、玻化地砖等三种载体上,血液滴落撞击点距垂直面分别6cm,滴落高度从10cm至160cm,每相隔10cm实验5次。现场测量垂直面及水平面上不同滴落高度的溅血分布范围、血迹大小及溅血最高距离,并记录、拍照。
   (2)将总量为10ml血液置于10ml试管内,一次倾倒于木地板、水磨石、玻化地砖等三种载体上,血液滴落撞击点距垂直面分别6cm,滴落高度从10cm至160cm,每相隔10cm实验5次。现场测量垂直面及水平面上不同滴落高度的溅血分布范围、血迹大小及溅血最高距离,并记录、拍照。
   (3)建立室内现场环境,使用常见的钝器采用低位打击和头部撞击方式,复制现场溅落状血迹形态分布模型。
   (4)对所测得数据用统计软件SSP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寻二次溅落状血迹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分布与血液滴落高度、滴血量、方式及载体之间的关系;计算二次溅落状血迹的喷射角度。
   结果:
   (1)二次溅落血迹在所能达到的最高点,依赖于血滴滴落的载体质地、滴落的血量、滴落的高度以及滴落后血滴的垂直反弹距离。
   (2)当原血迹载体与附近垂直面底边处于同一水平面时,二次溅落状血迹所能达到的最高点永远低于血液下落高度。
   (3)二次溅落状血迹和头部撞击溅落状血迹在垂直面上均形成一倒三角形空白区域的分布形态,低位打击溅落状血迹在垂直面上无这一形态分布特征。
   (4)实验证明当滴落的的血源高度大于20cm时,垂直面上逐渐形成倒三角型空白区域的溅血分布,其倒三角的底角大小在血源滴落的高度100cm以内成反比,超过100cm的高度,角度不再随着血滴滴落高度的增高而变化,而是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结论:利用二次溅落状血迹的形态分布特征,可以用于鉴别低位打击溅落血迹,有助于分析与案情有关的相关信息,推断出使其产生的具体机理,分析伤者的行为方式,对证实或否定嫌疑人对衣服血迹的解释具有重要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