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毒素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机制的研究
【6h】

内毒素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对照

声明

前 言

实验一高糖高脂膳食诱发的NASH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实验二内毒素诱发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机制的探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用高糖高脂膳食喂养大鼠,观察大鼠是否发生脂肪性肝病并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进而研究单纯LPS可能对肝脏发生的影响。
   方法:
   实验1.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8只,以正常饮食喂养;模型组16只,采用高糖高脂膳食喂养;实验三月末,将8只模型组大鼠(随机选取)禁食一天,经1%戊巴比妥钠(20mg/kg)麻醉后,采腹主动脉血,3500r/min离心备用;取肝左叶和距回盲部约1cm处的小肠组织于4%甲醛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剩余肝组织和小肠用铝薄纸包装,液氮速冻后保存于-70℃冰箱,供检测使用。六个月末以同样的方法处理正常组、剩余模型组大鼠。
   实验2.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4周正常对照组6只,9周正常对照组6只,以正常饮食喂养;4周注射内毒素组(LPS组)6只,9周注射内毒素组6只,采用正常饮食喂养,隔一日皮下注射内毒素一次,剂量是40ug/100g体重。实验4周末,将4周正常组、4周LPS组大鼠禁食一天,经1%戊巴比妥钠(20mg/kg)麻醉后,采腹主动脉血,3500r/min离心备用;将切除的肝组织于4%甲醛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和苏丹Ⅳ染色。9周末以同样方法处理9周正常组及注射内毒素组大鼠。
   结果:
   1、三月、六月高糖高脂喂养大鼠与正常组相比,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内毒素(LPS)、明显升高(P<0.05),且有统计学差异;1%小肠组织匀浆中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亦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三月、六月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肝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肠黏膜绒毛上皮亦不同程度受损,绒毛上皮水肿、部分脱失形成糜烂,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六月模型组与三月模型组大鼠相比,肝、肠病变进一步加重。
   2、4周内毒素组与4周正常组相比,血浆ALT、TNF-α、FINS、LPS有升高趋势,IL-10有下降趋势,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9周内毒素组与9周正常组比较,血浆TNF-α、FINS、FPG、LPS以及IRI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ALT仅有升高趋势而无显著差异(P>0.05),APN亦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HE染色肝组织,4周LPS组大部分无脂变,几乎无炎性浸润;9周LPS组部分大鼠肝脏发生轻度脂变,胞浆内可见脂肪空泡,伴有炎细胞浸润;苏丹Ⅳ染色显示9周LPS组大鼠肝组织内有大量小脂滴。
   结论:高糖高脂膳食诱发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胰岛素抵抗,大鼠肠粘膜受损,屏障功能发生障碍,通透性升高,形成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单纯内毒素也可使大鼠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胰岛素抵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