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6h】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结 果

论文附图

第四章讨 论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章综述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和定量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肝占位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
   材料方法:实验对象均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因肝占位性病变来我院做MRI肝脏检查的病人,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序列(SS-SE-EPI)对55例加扫DWI序列发现肝脏肿瘤性病变共65个病灶,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其中恶性病变组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7例9个病灶,肝转移瘤13例14个病灶,良性病变组包括肝海绵状血管瘤26例30个病灶,肝囊肿9例12个病灶),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取100s/mm2、500s/mm2、800s/mm2,并分别测量计算肝脏各种病变的ADC值范围及平均ADC值,作对应的统计学(显著性t检验)比较,分析是否有差异;同时在T2加权像上测量出各种肝脏病变的T2值,对比两种量化分析(T2值和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
   结果:
   1、肝脏各种病变的平均ADC值分别为:肝细胞癌(1.31±0.16)×10-3mm2/s,肝转移瘤(1.40±0.18)×10-3mm2/s,肝海绵状血管瘤(2.30±0.23)×103mm2/s,肝囊肿(3.43±0.27)×10-3mm2/s,肝脏恶性病变(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平均ADC值(1.33×10-3mm2/s)明显低于肝血管瘤及肝囊肿,三者之间有明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肝细胞癌与转移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2、同一病变用不同的b值测得的ADC值波动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b值大,测得的ADC值较准确。
   3、肝脏恶性病变的平均T2值低于良性病变(P<0.05),其中数值重叠较多,其诊断准确率(85.7%)不及DWI(94.4%)。
   结论:
   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肿瘤性病变可提供定量的诊断信息,故可通过DWI图像分析及ADC值的测量有助于肝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可作为常规T2WI的补充检查序列,特别对不愿增强扫描或对比剂过敏者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2、ADC值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T2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利用DWI的鉴别诊断较T2WI更具有临床价值。
   3、进行DWI扫描时选取b值为300s/mm2、500s/mm2最为合适。
   4、肝实性肿瘤的ADC值与本身肝实质ADC值的比值有鉴别肝癌与转移瘤的价值。5、EPI-DWI技术还待进一步改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