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苯巴比妥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二)——苯巴比妥的死后分布、死后弥散和分解动力学研究
【6h】

苯巴比妥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二)——苯巴比妥的死后分布、死后弥散和分解动力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建立苯巴比妥死后分布、死后弥散和保存血液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动物)模型;
   2.研究苯巴比妥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死后弥散和保存血液中的分解动力学规律,为苯巴比妥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苯巴比妥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健康家兔6只,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注射组,分别经灌胃或耳缘静脉匀速注入LD50(0.34mg/kg)苯巴比妥。观察给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中毒症状,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动物,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肌、尿、胆汁、玻璃体液冷冻保存,酸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苯巴比妥。
   2.苯巴比妥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研究:实验家兔30只,窒息处死,1小时后经灌胃匀速注入LD50(0.34mg/kg)苯巴比妥。21只置于常温,分别于3h、6h、12h、24h、48h、72h、96h各解剖3只;9只分别置于常温(20℃)、4℃、-20℃,4天后解剖。将所取心、肝、脾、肺、左肾、右肾、脑、左下肌、右下肌、心血、周围血、尿、玻璃体液、胆汁检材冷冻保存待检。酸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苯巴比妥。
   3.苯巴比妥在保存血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取空白人血1200mL,平均分为12份,每份100mL;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20℃组、4℃组、-20℃组、20℃NaF(1%)添加组;每组分别添加治疗剂量(25μg/mL)、中毒剂量(1001μg/mL)、致死剂量(150μg/mL)。分别于0d、7d、14d、21d、28d、42d、56d、105d、147d、189d、23ld各取1mL,酸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苯巴比妥。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方差分析及LSD检验。
   结果
   1.死后分布:家兔苯巴比妥灌胃或静脉注射后均出现嗜睡症状,灌胃组家兔2.0±0.5h死亡,静脉注射组家兔2.0±0.1h死亡。各脏器组织中苯巴比妥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①灌胃组:肝(183.22±11.19μg/g)>肾(143.45±13.02μg/g)>脑(115.47±6.92μg/g)、心(109.24±14.01μg/g)>肺(93.38±8.29μg/g)、心血(86.80±10.32μg/mL)>脾(69.69±12.360μg/g)、肌(66.14±4.63μg/g)、胆汁(65.52±4.56μg/g)、尿(52.04±9.62μg/mL)>玻璃体液(29.02±10.86μg/g);②静注组:尿(311.36±37.26μg/g)>肝(155.74±29.35μg/g)>脑(104.40±9.43μg/g)、心(96.96±18.91μg/g)、肾(91.13±2.06μg/g)、心血(89.81±8.32μg/mL)>胆汁(75.19±5.09μg/mL)、肌(62.69±6.67μg/g)、脾(57.38±17.06μg/g)>肺(41.32±8.80μg/g)、玻璃体液(29.60±8.56μg/mL)(LSD检验,P<0.05)。
   2.死后弥散:死后染毒家兔常温保存时,除3h、6h尿液未测出外,其余3-96小时内所有时间点所取检材中均检出苯巴比妥,并且心和肺、肝和脾的变化趋势相同。死后染毒家兔不同温度保存4天后,常温组(20℃)所取检材中均可检出苯巴比妥;4℃组除尿液、左/右下肢肌中未检出外,其他所取检材中均检出苯巴比妥;-20℃组除玻璃体液、尿液、脑、左/右下肢肌未检出外,其他所取检材中均检出苯巴比妥。
   3.分解动力学:不同保存条件下,血中添加苯巴比妥浓度均可降低,其分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可用公式Ct=D/V﹡EXP(-K10﹡t)表示。20℃保存7天和231天,治疗浓度组、中毒浓度组、致死浓度组血中苯巴比妥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76.59%、93.58%、88.69%和5.15%、3.60%、5.02%(P<0.05),其分解半衰期为70.9天、61.1天、36.6天;4℃保存14天和231天治疗浓度组、中毒浓度组、致死浓度组血中苯巴比妥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78.72%、90.33%、84.28%和20.14%、22.78%、19.50%(P<0.05),其分解半衰期为105.7天、97.4天、88.5天;-20℃保存21天和231天,治疗浓度组、中毒浓度组、致死浓度组血中苯巴比妥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83.28%、91.29%、82.75%和35.05%、35.71%、30.20%(P<0.05),其分解半衰期为172.2天、147.5天、143.8天;20℃添加1%NaF时保存7和231天,治疗浓度组、中毒浓度组、致死浓度组血中苯巴比妥浓度分别下降为初始浓度的90.13%、94.15%、89.06%和15.15%、16.25%、10.07%,其分解半衰期为90.4天、85.6天、62.2天(P<0.05)。
   结论
   1.采用LD50剂量(兔)苯巴比妥灌胃或静注染毒,建立了苯巴比妥的死后分布、死后弥散研究;采用空白人血添加不同剂量苯巴比妥的方法建立了保存血液检材中苯巴比妥分解动力学的研究模型。该系列模型可应用于苯巴比妥中毒(死)的法医学检验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
   2.灌胃染毒致死家兔肝中苯巴比妥含量最高,肾次之,玻璃体液最少;静注染毒致死家兔尿中苯巴比妥含量最高,肝次之,玻璃体液最少。说明灌胃和静注染毒家兔体内苯巴比妥死后分布不同,可为苯巴比妥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中提示入体途径和检材采取提供实验依据。
   3.苯巴比妥在家兔体内可发生死后弥散,尿、肌肉和脑受其影响较小,保存温度降低可阻止或减慢其发生;LD50剂量死后染毒家兔体内苯巴比妥的浓度低于同剂量灌胃或静注生前染毒致死家兔体内药物浓度。此规律可为苯巴比妥生前服药和死后染毒的鉴别提供依据。苯巴比妥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时,应考虑死后弥散和死后再分布对毒物分析结果的影响,还应排除死后染毒的可能性。
   4.苯巴比妥在保存血液中可发生分解,含量呈下降趋势,低温保存和添加抑菌剂(1%NaF)可减缓苯巴比妥的分解,使苯巴比妥含量下降减缓,分解半衰期延长。苯巴比妥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检材应在7天内及时送检和检测,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冷冻保存或添加抑菌剂,并尽快检验。
   5.苯巴比妥在保存血液中的分解可用一级动力学过程一室开放模型描述,在苯巴比妥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时,可采用Ct=D/V*EXP(-K10*t)公式和分解动力学参数推断取材当时或送检当时血中苯巴比妥含量,为苯巴比妥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