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依达拉奉与术中临时供血技术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6h】

依达拉奉与术中临时供血技术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与术中临时供血技术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 采用自制气囊袖带环扎大鼠右下肢根部的方法,制作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30)g,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M组),依达拉奉灌注组(ME组),术中临时供血组(MB组),分别用自制气囊袖带环扎各组大鼠右后肢根部(M组、ME组与MB组加压至40Kpa达到阻断血流的目的,N组不加压),4小时后松解,形成再灌注,其中MB组于再灌注前1h放松袖带10min,ME组于再灌注前5min由左股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mg/kg,其余组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对每组大鼠进行血清学(SOD、MDA)、分子学(Bcl-2-mRNA、Bax-mRNA转录水平)检测及形态学(光镜、电镜)观察。 结果 ①光镜结果,ME组、MB组与M组相比:肌纤维形态较整齐,水肿程度及炎细胞浸润均减轻。②电镜结果,ME组、MB组与M组相比:肌纤维较整齐;M线、Z线较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其数量及嵴稍增多。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N组(181.96±7.73U/ml)比较,M组(142.84±6.81U/ml)、ME组(150.77±6.60U/ml)、MB组(161.02±6.69U/ml)均降低(P<0.05);与M组(142.84±6.81U/ml)比较,ME组(150.77±6.60U/ml)、MB组(161.02±6.69U/ml)均升高(P<0.05)。丙二醛(MDA)结果:M组(8.38±0.62nmol/ml)、ME组(5.97±0.64nmol/ml)、MB组(6.17±0.31nmol/ml)较N组(3.75±0.39nmol/ml)均升高(P<0.05); ME组(5.97±0.64nmol/ml)、MB组(6.17±0.31nmol/ml)较M组(8.38±0.62nmol/ml)有所降低(P<0.05)④RT-PCR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右胫前肌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bcl-2 mRNA与bax mRNA的比值:M组(1.95±0.73;0.29±0.08)低于ME组(2.93±0.77;0.56±0.24)、MB组(2.65±0.55;0.57±0.16),且三组均低于N组(4.78±0.59;1.43±0.34)(P<0.05),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M组(6.51±1.82)高于ME组(5.55±1.72)、MB组(5.49±1.12),且三组均高于N组(3.47±0.62)(P<0.05)。 结论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及术中临时供血技术可能通过增强SOD活性、改善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及促进bcl-2 mRNA、抑制bax mRNA的表达来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