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6h】

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手术器械

1.5 主要溶液配置方法

2.实验方法

2.1 大鼠SCI模型的制作

2.2 术后动物的护理

2.3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2.4 评价项目、评定标准及具体测量方法

2.5 脊髓取材、固定、切片及组织学观察

2.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体感诱发电位测量结果

2.BBB评分结果

3.组织学观察

3.1 HE染色

3.2 免疫荧光染色

讨论

1.SCI模型的制作和蛛网膜下腔置管

2.脊髓损伤后功能的评价

2.1 关于BBB评分

2.2 关于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测

2.3 组织学改变

3.HGF的神经保护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中枢神经中的作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背景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创伤,SCI后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十分的困难和漫长,致残率也非常的高,而目前在临床上也没有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和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SCI后功能的障碍是由原发性和继发性损害共同导致的,造成SCI的原发性损害通常是不可避免的,而造成的继发性损害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得到部分逆转,这就为各种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的机会。目前许多研究都在使用药物来干预这个继发损害的过程,期望通过改善损伤部位的微环境,达到减轻继发性损害,消除神经再生的抑制因素以及恢复受损神经功能的作用。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各类型的神经细胞中都起着神经营养作用,它既可以减轻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的生成,改善微循环,也可以抑制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释放并减少星形胶质瘢痕的增生,促进轴突的生长,但HGF是否能促进SCI的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却很少有报道。 目的 本课题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在蛛网膜下腔置管注射HGF。并通过比较脊髓损伤后两组不同时间点的体感诱发电位(SEP)、BBB评分、HE染色、免疫荧光GFAP染色的变化,初步得出HGF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 1.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PBS缓存液对照组和HGF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在蛛网膜下腔置管,给药; 2.经置管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连续7天对2组大鼠注射HGF(10ul/次)和等量PBS缓存液,并在7天后拔出导管; 3.分别在术后7、14、21、28天通过体感诱发电位(SEP)、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 4.术后7天、28天处死SD大鼠,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变化。 结果 1.大鼠脊髓损伤标准模型构建统一,并顺利置管给药1周; 2.SEP潜伏期检测:伤前SD大鼠潜伏期约为23.11±1.19ms,伤后两组大鼠的潜伏期均有明显的延长,但在各个时间点治疗组的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GF可能促进了SCI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3.BBB评分:所有大鼠伤前评分均为21分,伤后均表现为完全瘫痪为0分。随后两组大鼠都有不同程度恢复,在伤后7天时两组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伤后的其时间点治疗组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支持了SEP的结论,认为HGF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4.HE和GFAP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区有大量胞体增大,突起延长的星形胶质细胞,并相互交错,形成胶质瘢痕,但治疗组的组织结构优于对照组,且HE染色治疗组的损伤区最大横径和坏死面积都要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支持了HGF可以促进SCI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结论 HGF对脊髓损伤的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