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NO在牙周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
【6h】

NO在牙周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

1.1.2实验试剂

1.1.3实验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1.2.2标本采集

1.2.3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sny,HE)染色

1.2.4免疫组化法测NO在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1.2.5硝酸盐还原法测NO在牙周炎大鼠血清中的表达

1.2.6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

2.2 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临床改变

2.3 各组大鼠牙周组织HE染色变化

2.4 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NO免疫组化表达的变化

2.5 各组大鼠血清中NO表达的变化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NO及NOS在牙周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明确NO在牙周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牙周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1.构建SD大鼠牙周炎实验动物模型: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鼠龄9周左右,平均体重为201.79±17.86g,要求大鼠口腔内上下牙列完整,牙齿形态正常,无牙体组织缺损及龋损,牙周组织形态无异常,且牙周组织健康。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9只)、术后2w组(9只)、术后4w组(9只)、术后6w组(9只)。牙周手术采用单纯结扎法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周手术前后均喂食常规鼠料和饮水。分别于术后2w、4w、6w时观察大鼠口腔中结扎丝存在与否,及牙周组织变化情况。
  2.用经典的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大鼠牙周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学改变。
  3.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切片进行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iNOS2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4.用硝酸盐还原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的变化。
  结果:
  1.体重变化结果:术后一周内各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饮食量下降。术后两周后大鼠体重开始逐渐恢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术后6w组大鼠由于出现牙齿松动影响其进食,因而体重出现了轻微的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相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实验期间,牙周炎对大鼠的体重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没有显著的影响。
  2.本课题成功建立SD大鼠牙周炎实验动物模型:四组大鼠牙周手术前后饲养环境不变,且均喂食常规鼠料和饮水。分别于术后2w、4w、6w对大鼠牙周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术后2w时,牙龈水肿,轻度充血,探诊有少量出血;术后4w时,牙龈色红,质略松软,龈乳头边缘圆钝,可探及0.3mm的牙周袋,探诊易出血;术后6w时,牙龈呈暗红色,质地松软,部分糜烂,可探及牙周袋0.6mm,探诊极易出血。HE染色可见结缔组织及血管周围胶原破坏,并可见牙槽嵴顶高度降低。临床及病理切片均显示成功建立牙周炎实验动物模型。
  3.iNOS2在SD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灰度值来检测iNOS2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正常对照组、术后2w组、术后4w组、术后6w组灰度值分别为202.31±3.16、194.46±1.91、189.69±1.89、184.65±1.6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101.824,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NO在SD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正常对照组、术后2w组、术后4w组、术后6w组血清中NO的含量分别为14.32±3.43μmol/L,26.11±2.32μmol/L,35.38±1.66μmol/L,47.65±6.81μmol/L。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108.255,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对SD大鼠的体重及进食没有显著的影响,虽然术后6w组大鼠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在六周时出现了下降,但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因此牙周炎与大鼠的体重变化不相关。
  2.随着牙周炎病程的进展,SD大鼠免疫组化灰度值依次递减,而血清中 NO含量依次递增。表明随着牙周炎病程的发展,大鼠牙周组织及血清中的NO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