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SCT对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分析
【6h】

MSCT对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检查方法

2 结 果

2.1 病变肠管长度比较

2.2病变肠管壁厚度的比较

2.3 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的分界比较

2.4 管壁的“分层样”改变在两组病例中的检出率的比较

2.5末段回肠受累情况检出率的比较

2.6肠周“浑浊征”在两组病变中检出率的比较

3 讨 论

3.1 受累肠管管壁长度

3.2 病变肠管管壁厚度

3.3 病变肠管管壁“分层样”表现

3.4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管壁分界情况的分析

3.5 末段回肠受累情况分析

3.6 肠周浑浊情况的分析

4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回盲部病变的研究与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临床病理证实了的回盲部良性及恶性病变CT征象的分析,总结出有助于对回盲部病变进行良、恶性鉴别的有意义CT表现,加深对回盲部病变影像特征的理解,进而提高该部位病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行全腹部CT扫描的75例回盲部病变患者的CT图象进行分析,再进行病例随访获得其手术病理或肠镜活组织检查等临床资料证实病变的性质。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分布19-86岁,中位年龄56岁。使用我院GE64排Light VCT螺旋CT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下到盆腔水平。扫描结束后图像信息传输至AW4.6工作站,运用MPR进行图像后处理,并由2名高年资医师参与盲法阅片,意见不统一时经讨论达到一致。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良性病例组,恶性病例组,观测指标包括:1.病变肠管长度;2.病变肠管壁厚度;3.病变肠管与正常管壁的分界情况;4.病变肠管壁的分层情况;5.末段回肠是否受累;6.肠周浑浊程度。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并归纳出相关的CT诊断结论。
  结果:
  共收集到75例符合条件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手术病理或者肠镜活组织检查得出最后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病例40例,恶性病例35例。所观测的6组观测指标中,病变肠管长度良性组为97.50±68.75mm,恶性组为75.00±34.00mm,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肠管壁厚度良性组为10.55±5.73mm,恶性组22.00±20.30mm,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的比较中,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恶性病变组较良性病变组,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明显;管壁“分层样”改变,在两组病例中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良性病变更易出现管壁分层样改变;末段回肠受累情况在两组病变中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良性病变更易侵犯末段回肠;肠周“浑浊征”在两组病变中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良性病变肠周浑浊较恶性病变严重。
  结论:
  1.病变肠管壁厚度、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病变肠管壁分层及末段回肠是否受累、肠周“浑浊征”的差异等征象对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2.病变肠管壁长度的差异对回盲部良恶性鉴别有一定意义,但由于阑尾病变对周围结构的影响,其参考价值在本研究中并不可靠。
  3.对于回盲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须结合多个征象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