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3S技术的临汾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6h】

基于3S技术的临汾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以临汾市1987、2000、2009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和环境等数据为基础,依托《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中的评价体系,运用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的3s技术对临汾市的生态环境评价进行了分析评价
   在地类数据获取方面,本文针对传统生态环境评价数据获取方式的弊端,提出了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获取数据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了评价工作中,缩短了数据获取和处理的周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地信平台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中(以下简称《规范》)的评价公式,采用环境监测总站08发布的全国归一化系数,以县级、市级为基本单元,对全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规范》中的公式意义和指数计算方法,提出了以30×30m棚格评价单元对全市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五项指标的进行评价。新体系中主要替换了归一化系数,并对公式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试验。结合评价公式,对市域范围内的五项指数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临汾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时间变化情况。在1987-2009年期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呈“V”字型变化。由1987年的43.83降到1999年的39.79,继而又升至45.95。从指数构成的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等因子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结果。
   (2)临汾市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变化情况。23年间以县为评价单元的变化情况是:在有工业化强势的地方,生态环境状况“由差变优”或优势保持,如东部的安泽县、古县和西南隅的乡宁县;即使是生态环境状况不够好的中部地区,也是“变优”的趋势。在工业化弱势的地方,如西北隅的永和县、大宁县和隰县,EI值呈线性下降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非污染型生态环境评价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通过《规范》中对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的描述,在三个水平年下对临汾市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级,并进行了适当描述。本文在全国尺度和市域内尺度都对临汾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可以更真实的反应出临汾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并找出影响临汾市生态环境的薄弱指标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行动策略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