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钯合金团簇结构、光学性质及其表面吸附性能的理论研究
【6h】

金钯合金团簇结构、光学性质及其表面吸附性能的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 金和金钯团簇在有机催化中的相关研究

1.2 金和金钯的理论研究

1.3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理论基础与量子化学方法

2.1 量子化学的发展[95-98]

2.2 密度泛函理论(DFT)

2.3从头计算方法

2.4 密度泛函计算软件

3 Au32-nPdn (n=1, 2, 4, 6) 合金团簇的结构和光学性质:DFT和TDDFT的理论研究

3.1 引言

3.2 计算方法和模型的选取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苯甲醇(PhCH2OH)和氧气(O2)在AuPd(111)表面的吸附研究

4.1 引言

4.2 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可见光区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的Au,Ag,Cu纳米团簇光催化剂越来越受到关注。近来的研究发现,可见光下没有SPR效应的Pd,Pt,Rh等金属团簇及Au-Pd合金团簇在紫外可见光下也表现出光增强的催化性能,能提高一些有机反应的反应速率。但在这些光催化反应中,关于光吸收的机理,一些重要的表面过程,现在还不是很清楚。当代计算技术和理论化学的飞速发展,为我们从理论上研究这些过程奠定了基础。
  本论文中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Au-Pd合金团簇的结构和光吸收性质以及小分子在其(111)表面的吸附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Au32-nPdn(n=1,2,4,6)合金团簇的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以Au32(C2)为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掺杂Pd原子后,Au32-nPdn(n=1,2,4,6)合金团簇的结构和光学性质,即掺杂的Pd原子对Au纳米团簇有何影响。我们通过改变掺杂Pd原子的个数来调控金钯合金团簇中Au,Pd摩尔比,通过改变掺杂Pd原子的位置来搜索金钯合金团簇的最稳定结构。计算结果表明,Pd原子趋于占据合金团簇里面的位置,而非表面的位置,并且聚集到一起形成Pdcore,而金原子分布在钯核周围以形成AushellPdcore结构。同时,掺杂Pd原子后,金团簇的吸收光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可见光区,尤其是低能区,与Au32相比,合金团簇的吸收明显地增强了。因此,在可见光范围内Au-Pd合金粒子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通过分析合金团簇态密度,我们充分地阐释了为什么Au-Pd合金团簇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了。
  2.苯甲醇和O2在AuPd(111)表面的吸附研究
  以Au/Pd摩尔比为1:2,建立了一个9×9超晶胞AuPd(111)表面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PhCH2OH,O2,H2O及OH-的吸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单独O2在AuPd(111)表面的桥位吸附稳定性较高,PhCH2OH以苯环的吸附形式进行吸附,对比AuPd(111)-O2和三组共吸附构型中O-O键长的变化发现,其均比自由O2分子的O-O键长长,增长范围在0.075-0.107?;(2) H2O或OH-共吸附在AuPd(111)-PhCH2OH-O2上时, H2O或OH-的存在促进了O2在AuPd(111)表面的吸附活化,主要是因为H2O或OH-与O2之间氢键的形成,尤其是OH-与O2之间氢键作用力较强,直接给O2提供电子,使O-O键距变长,键能减弱,吸附的OH-也可以通过O原子与PhCH2OH中的羟基上H原子形成氢键,致使O-H键增长。
  总之,我们对Au-Pd合金团簇的光吸收性质及小分子在团簇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所获研究成果将促进对发生在Au-Pd合金团簇上的光催化反应的机理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