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管理的政治学分析
【6h】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管理的政治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目的

1.2研究意义

1.3研究现状

2农村社会管理与政治学的相关理论

2.1农村社会管理的相关理论

2.2政治学相关原理简介

3意识形态与农村社会管理

3.1意识形态与宽容、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的营造

3.2意识形态对建立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社会环境的培养

3.3 构建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顺利开展的人文环境需要意识形态的

4公共政策与农村社会管理

4.1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实行其领导的基本手段

4.2公共政策在调整农村社会利益中执政党遵循的原则

4.3公共政策指导、规范农村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功能发挥

4.4公共政策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

5政治参与与农村社会管理

5.1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需要政治参与的扩大

5.2正确处理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5.3农村社会组织对政治参与的作用

6政治沟通与农村社会管理

6.1政治沟通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培养

6.2政治沟通与农村社会诉求的回应

6.3政治沟通与农村社会矛盾的化解

7农村社会管理政治学分析的意义

7.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7.2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7.3增强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

7.4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生活的需要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而全面的改革。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科学理解和把握农村社会变化了的新情况、新形势,当前运用政治学相关理论分析农树社会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农村社会管理相关理论包括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社会正义和社会组织、社会稳定与社会结构、社会诉求与社会矛盾。政治学相关原理有意识形态原理、公共政策原理、政治参与原理、政治沟通原理。深化对农村社会管理与政治学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运用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意识形态、公共政策、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意识形态与宽容、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的营造,意识形态对建立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社会环境的培养,以及构建农树教育和公共卫生顺利开展的人文环境需要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引导;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实行其领导的基本手段,公共政策在调整农村社会利益中执政党遵循的原则,公共政策指导、规范农村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功能发挥,以及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需要政治参与的扩大,正确处理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农村社会组织对政治参与的作用;政治沟通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培养,与农村社会诉求的回应,与农村社会矛盾的化解。通过政治学相关原理认真分析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内涵,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才能更加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适应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才能更好的服务农村建设、服务农业发展、服务农民幸福。
  运用政治学分析农村社会管理,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意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增强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生活的需要。只有积极探索、科学把握农村社会管理规律和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果、新突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