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研究
【6h】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1.1.1研究缘起

1.1.2选题理论和实践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1.2.2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1.3研究框架与思路

1.3.1研究框架

1.3.2研究思路

1.4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4.1研究目的

1.4.2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国家治理及其理论

2.1.1西方治理理论概述

2.1.2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探索与实践

2.1.3国家治理的概念

2.2体系、能力与现代化概念界定

2.2.1体系

2.2.2能力

2.2.3现代化

2.3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辩证关系

2.3.1相互区别

2.3.2相辅相成

2.3.3相互作用

3 中国国家治理发展脉络梳理

3.1统治

3.1.1内涵及特征

3.1.2初步理论成果及历史局限性

3.2管理

3.2.1内容及主要特征

3.2.2当前挑战

3.3治理

3.3.1提出及其内涵解读

3.3.2一个有待深化的宏大课题

4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4.1制度体制维度

4.1.1根本原则

4.1.2重点体制领域的建设与创新

4.2权力结构维度

4.2.1多层化的治理主体结构

4.2.2协同化的治理能力结构

4.3政治价值维度

4.3.1政治合法性价值

4.3.2社会公正性价值

4.3.3人类民主性价值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国家治理作为世界各国政治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历来是一个古典的话题,亦是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的主题,可谓是历久弥新。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相提并论,把推进二者的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可以说是中国国家治理观的一次重大飞跃。从“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言词微变下,蕴含的是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家治理权力结构的重大现实调整以及国家治理政治价值的重大凸显,这一过程符合人类政治发展的共同规律。
  通过对西方治理理论追本溯源,从中梳理出治理的一般概念。西方学者提出“治理”一词所要传达的是这样一种理念,即国家不再是治理唯一的主体,除此之外,还有众多治理主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以此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西方治理理论只是为研究国家治理提供了一种方式亦或一种范式。就如何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有效的治理,又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进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言,仍是社会主义建设者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难题。
  围绕如何实现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这一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治理模式。这大体经历了“统治”、“管理”、“治理”三个时期,并逐步从传统国家治理模式向新型国家治理体系过渡。
  中国国家治理渐变式发展的过程表明,国家治国理念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更新,是中国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同时也构成了全球各国治理发展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可以从制度体制维度、权力结构维度、政治价值维度来系统构建。特别地,在构建中国国家治理权力结构中,通过对治理主体的政治权力与治理能力关系的研究,尝试定义一个全新的概念:治理落差。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治理落差逐步缩小的过程。
  通过国内、国际两种视角,认真、反复研究中国国家治理模式“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发展”、“如何与时俱进”,继承过去、把握当前、面向未来、夯实制度、调整结构、发展民主,进行系统治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国家治理选的是怎样一种方式,走的是怎样一条道路,也才能真正构建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以期最大限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