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临汾基地现状调查研究
【6h】

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临汾基地现状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1.1 青少年后备力量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

1.1.2 世界竞技健美操发展趋势对青少年运动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1.1.3 我国青少年竞技健美操稳定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健美操科学研究进程

1.3.2 我国竞技健美操科学研究进程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地调研法

2.2.3 访谈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临汾基地运动员基本情况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运动员年龄结构及训练年限、时间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2 运动员参加训练动机、训练态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3 运动员参加竞赛情况及运动等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4 家庭、社会支持运动员参加训练情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2 临汾基地教练员基本情况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 教练员年龄结构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2.2 教练员的学历现状及知识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3.2.3 教练员培训现状及能力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3.2.4 教练员科学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3.2.5 教练员的经济收益现状调查与分析

3.3 临汾基地的训练体制及训练方法现状调查与分析

3.3.1 临汾基地竞技健美操专项形体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3.2 健美操操化组合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3.3 过渡与连接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3.4 集体项目配合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3.5 临汾基地运动员基本素质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3.4 临汾基地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3.4.1 临汾基地的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3.4.2 临汾基地运动员的梯队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3.4.3 临汾基地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3.4.4 临汾基地的经费管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3.4.5 临汾基地对竞赛的管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在世界级的竞技健美操锦标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这与我国竞技健美操管理部门对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得力措施密切相关,后备人才力量是我国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希望,因此合理的训练和管理体制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际FIG组织在《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2005-2008),对运动员准予参加比赛的年龄进行了调整,在原有的18岁参加比赛规定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国家预备组(10-12岁)、年龄一组(12-14岁)和年龄二组(15-17岁),新规则中的这项调整对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表明,竞技健美操运动已经逐步拥有了自己较完备的培养体系,形成了符合项目特点的选材、训练、竞赛体系,它作为一项独立的运动项目正逐步走向规范化、社会化,力争在将来实现与奥运会的接轨。
  本研究立足于社会学,以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临汾基地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实地调研,对临汾基地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从管理体制和训练方法入手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我省的青少年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如下:
  (1)临汾基地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得其生源逐年增加,绝大部分队员都来自在校的学生,队员大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参加基地的训练,学习的主动性强,积极性高,目的明确。临汾基地队员的家长对子女参加训练的态度极为支持,这为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2)大多数队员参加训练时间较早,从参加3-4岁年龄段的幼儿基础班的启蒙训练到参加全国大赛,训练周期长,训练系统,对竞技健美操的理解深刻,基本功扎实,这些都为参加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保障,也是临汾基地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3)临汾基地的教练员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教练员都有着丰富的执教经验,在训练中能够依据规则制定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训练效率高,分工明确,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但管理模式相对简单。
  (4)临汾基地的集中式管理,简单高效,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经历的周期短,管理效率较高,这为训练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