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6h】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及成因

1.1 突发公共事件及其特点

1.1.1 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

1.1.2 突发公共事件与相关事件的区别

1.1.3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1.1.4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1.2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及成因

1.2.1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1.2.2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因

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中注重政府形象传播的必要性

2.1 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

2.1.1 政府形象及其本质

2.1.2 政府形象传播的构成要素

2.1.3 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内涵

2.2 突发公共事件中为何要重视政府形象传播

2.2.1 突发公共事件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2.2.2 突发公共事件下政府形象传播的必要性

第三章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的历史及存在问题

3.1 突发公共事件中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的历史演变

3.1.1 政府形象传播的萌芽期——1949年至1956年

3.1.2 政府形象传播的曲折发展期——1956年至1978年

3.1.3 政府形象传播的转折期——1978年至2003年

3.1.4 政府形象传播的相对成熟期——2003年至今

3.2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的文本分析

3.2.1 样本采集

3.2.2 资料分析与解释

3.3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我国政府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形象意识淡薄,危机意识缺乏

3.3.2 政府公关及形象管理组织不健全

3.3.3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3.3.4 应急管理能力不足

第四章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4.1 提高政府危机及公关处理能力

4.1.1 重视政府领导人的形象设计

4.1.2 政府人员应树立危机公关意识

4.1.3 加紧构建政府问责机制

4.1.4 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

4.2 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解释力度

4.2.1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

4.2.2 加强政府形象的人际传播渗透功能

4.2.3 完善政府形象的组织传播,优化新闻发言人制度

4.2.4 主动介入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就层出不穷,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而今,随着全球化进程以空前的速度不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种不稳定因素随之增加,中国社会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期,人们对政府的重视与期望也相应提高,政府的地位、职能、威信、形象等更倍受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能否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关系到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和良好形象,也直接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关系到政府本身的生死存亡。换言之,突发公共事件对政府形象有着极强的“放大效应”。因此,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赢得社会公信力、支持度及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关键,而良好的政府形象能够提高政府的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升政府的威望和信誉,从而增强政府工作的有效性。因此,积极探索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的有效传播途径和措施,是推进政府改革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全新视角。
  本文首先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政府形象的概念及特征进行分析,力求全面了解突发公共事件和政府形象传播的内涵。通过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因及特点进行总结,提出在突发公共事件多发期塑造政府形象的必要性。随后,通过梳理建国后我国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形象传播历程,结合“SARS危机”、“汶川地震”等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探析我国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由此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既是政府形象建设必须面对的挑战,也是政府形象建设的一个机遇,政府应适时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传播高效、负责、诚信、创新等良好的政府形象。而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我国政府的形象传播,需要通过政府本身的有效行为及借助大众传媒来共同完成,换言之,良好的政府形象传播不仅需要“做”出来,还需要“说”出来。这样,政府建立问责机制、危机应对机制、在传播中塑造领导人形象、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等等,就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中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的应有之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