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
【6h】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对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的研究成果

1.2.2 国内学者对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创新之处

1.3.1 本文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互动效应的理论分析

2.1 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

2.2 利率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2.3 存款准备金率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2.4 公开市场操作业务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股指收益率与利率的关系研究——基于状态转移ARCH的异方差识别法

3.1.1计量经济学方法——异方差识别法(Identification through Heteroskedasticity,IH)

3.1.2 计量经济学方法——SWARCH(基于马尔科夫转换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

3.2 实证分析

3.3 本章结论

第四章 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4.1.1 计量经济学方法——事件研究法

4.2 实证分析

4.2.1 计算超额收益

4.2.2 统计检验

4.3 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4.3.1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上证综合指数的影响

4.3.2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各行业指数的影响

4.4 实证结论

第五章 实现中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良性互动的建议

5.1 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

5.1.1 扩大货币政策执行力度

5.1.2 充分考虑股市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5.1.3 灵活应用货币政策工具

5.2 完善和规范股票市场发展的建议

5.2.1 努力扩大股票市场的规模

5.2.2 夯实股票市场的微观基础

5.2.3 正确处理违规资金进入股市的问题

5.3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一直是金融领域的前沿课题,2008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股票市场的低迷状态,进一步引起了政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制定货币政策是否要考虑股市以及其对货币政策是否有反作用等问题,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作用,如何处理好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以及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使其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服务,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借鉴了国内外关于股市市场和货币政策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对此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其次,主要从两方面分别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是以上证综合指数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就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十一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总体影响显著,且呈现显著的负线性相关性,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存在滞后性,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不同行业的短期影响也不同。并对此现象,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政策建议。
  另一方面,以2007年到2010年间的上证综合指数为研究样本,采用异方差识别法,在体制转换的框架下重点研究了三次重大国际时间内的股指收益率与利率的实际关系。认为政府可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将股指收益率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要素。
  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最新方法和理论,包括事件研究法和改进的异方差识别法,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股票市场已经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股市是国家金融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它的巨大风险也是绝不能忽视的。但是,我们不能回避风险,而是要对风险加以控制和防范,比如可以通过完善股票市场体系和制度建设这个重要举措来实现风险规避,按照市场化的规律来构建我们的股票市场,据此再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政策强行控制。中央银行意图影响股票市场时,首选应该是利率政策工具。为了保证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同时达到良性发展,我们应该不断规范股票市场发展,从而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