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青少年蹦床网上个人运动员损伤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6h】

我国青少年蹦床网上个人运动员损伤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动态

2.2国外研究动态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3相关名词界定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4.2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4.3青少年蹦床运动员发生损伤的技术动作分析

4.4运动损伤的原因

4.5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展开▼

摘要

竞技蹦床是综合了技术、难度和美感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属于表现难美类项群。自蹦床项目进入我国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世界蹦床各项比赛中均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此项运动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后备力量较为充足。但是,由于长时间和大负荷的运动量,一方面给运动员带来了较好的身体技能和成绩;另一方面却使蹦床运动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病,为之困扰甚至因此而与赛场无缘。200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将蹦床纳入了比赛项目,我国也进一步提高了对蹦床的关注度和投入,为了能在奥运会和一些世界大型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一个新兴起的项目训练而言,很多知识和理论都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种种因素的累加致使运动员伤病情况越发严重,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蹦床运动给运动员带来的损伤引起了世界各个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全国13个省份的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对96名运动员的调查问卷得知竞技蹦床运动员每年的参赛次数较少,随之而来的就是其训练期的时间较长,因此青少年竞技蹦床运动员各年龄段的损伤主要发生在日常的训练当中。
  (2)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膝关节和踝关节;在96名被调查的运动员中发生过损伤的人数较多,总体的损伤率达到94.8%。
  (3)我国青少年竞技蹦床运动员的损伤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对所有发生损伤部位的排名下得出,膝关节损伤排第一,占24.7%;踝关节居第二,占22.6%;最后是腰部,占19.6%。
  (4)根据损伤的病程研究得知,造成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损伤的主要是慢性损伤,其次是急性损伤。
  (5)根据损伤的时间和阶段得知,6月份、7月份和8月份是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损伤的高发阶段。
  (6)生理因素中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训练方面负荷量过大、技术掌握不熟、准备活动不充分;心理方面运动员情绪低落以及损伤得不到及时治疗等因素,是造成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
  针对青少年蹦床运动员出现的损伤状况,给出以下对策建议:
  (1)教练员应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计划,依据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循序渐进,看重长期效应,尽量做到让运动员在适当的年龄出最好的成绩。
  (2)根据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每个阶段安排适宜的训练任务,组织科学合理的竞赛和运动训练,并且注意对运动员训练和赛后的恢复。
  (3)增强青少年蹦床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其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较早地预防损伤。
  (4)教练员应经常和运动员沟通并查看其训练日记;定期检查运动员身体情况,医务监督及时跟进,建立关于运动员损伤情况的档案数据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