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煤矿社区的社会治理研究——以王庄矿社区治理为例
【6h】

煤矿社区的社会治理研究——以王庄矿社区治理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Content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煤矿社区的概念界定

1.1煤矿社区的由来

1.2煤矿社区的特点

第二章 社会治理的概念界定治理

2.1治理

2.2社区治理

2.3矿区治理的演变历程

第三章 煤矿社区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3.1王庄社区社会治理现状

3.2参与王庄社区治理主要力量分析

3.3王庄社区治理取得的成绩

3.4王庄社区社会治理问题

第四章 完善煤矿社区社会化治理的对策

4.1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计划部署

4.2国内社区治理先进经验借鉴

4.3完善社区治理的几点思考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果

5.2研究意义及贡献

5.3研究不足

5.4研究展望

参 考 文 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展开▼

摘要

“三上两下两扩建”记录了伴随煤矿企业兴起而发展的王庄社区的成长过程:第一“上”是支援解放战争,早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中,电厂、兵工厂对煤的需求量大大增加。1947年初,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工矿处决定,由石圪节煤矿负责,在故县和王庄一带新建一座规模发育石圪节的煤矿,此时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聚居现象;但新中国成立初军工生产开始缩减,国家还拿不出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加上山西受交通限制,中央燃料工业部煤炭管理总局决定,王庄大井1950年6月停建,聚居现象随工人返乡而出现缩小。1958年“大跃进”活动中,王庄受全国性群众自治组织大炼钢铁影响,对煤炭需求急剧增加,王庄煤矿建井工作于1958年后半年重新上了马,人口聚居区也迎来了第二次重要的发展;但是作为苏联援助我国的158项重点工程之一,在60年代初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了合同,加上正值我国三年严重的困难时期,资金紧张、材料短缺,上级决定,1962年3月建井工作暂停,人口聚居再次出现小规模缩减。中央八字方针出台,在全国各个领域大力压缩基建性建设投资,缩短机建战线,国民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王庄煤矿的建井工作也于1963年7月再次复工,初步形成了社区的雏形,并且随着矿井的发展、壮大再投入,围绕矿井建设出现的社区建设逐步迈向正轨、呈现为企业主导型社区建设的重要特征。
  社区建设无一定法,但各地社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的治理过程中,有不同的经验、做法,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本文在以潞安集团下属煤矿王庄煤矿社区建设作为研究对象的对比中发现:不同于注重文明社区建设的镇江模式,不同于注重社区服务的天津模式,不同于注重新型社区建设的北京模式,不同于注重社会管理的上海模式,不同于注重自治社区建设的沈阳模式,不同于注重社区组织体系建设的南京模式,不同于注重街居一体化建设的青岛模式,最初伴随王庄煤矿“三上两下”而初具模型的王庄社区有鲜明的企业主导型社区建设的烙印,推动王庄煤矿企业的核心工程——安全生产。政府、企业与居民的对比中,企业成为最直接的推动和主导因素,对社区建设发挥作用。社管委作为社区建设的主体,其治理过程尽管也具有传统社区的特征,但是更为突出地表现出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王庄社区远离市区、居民生活后勤服务相对不足,王庄社区在长期实践中,充分发挥企业主导型社区建设的优势,结合煤炭企业自身实际,社区建设把促进安全作为重要抓手,承担起与企业平稳发展的社会责任,形成了管理、服务、治安、环境、基础设施共享共治的局面。但是治理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群团组织内生驱动力不足、党建工作创新意识不强。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社区治理有更大成效就需要对社区建设特征和定位有清晰的把握,逐步完善相关措施使社区建设长期有力,本文对企业发挥主导因素的社区建设取得的重要成绩进行了辩证分析,对王庄煤矿开展社区建设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