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诗经·大雅·常武》研究
【6h】

《诗经·大雅·常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常武》作者及篇名考

1.1《常武》作者考证

1.2 《常武》篇名考释

第二章《常武》诗本事探

2.1 《常武》本事之背景考察

2.2 王师征伐对象研究

第三章《常武》地理、人物及词语考辨

3.1 “徐土”“徐方”“徐国”考

3.2 “南仲大祖”考

3.3“大师皇父”考

3.4 “三事就绪”考

第四章《常武》篇文学解读及其他

4.1《常武》篇的文学解读

4.2《常武》篇的史料价值

4.3《常武》篇的兵学阐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大雅·常武》记叙了周宣王亲征徐方这一历史事件,是一首战争叙事诗。彼时周王朝王室经济和声威双重下降,徐方地望所在的淮河流域经济资源丰富,宣王亲征此地,王室在经济和声望上都获得了提升。全诗激情洋溢,颇具盛世中兴气象。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和解读,并参考前辈先贤对本诗的研究,对历来解释《常武》诗存在的分歧,如诗的作者、名篇、词语考释等,做了全面梳理与考辨。关于此诗作者,历史上主要有召穆公、淮人、尹吉甫这三种说法。笔者结合诗歌本身艺术特点以及所处历史时代背景,认为将诗作者定为尹吉甫是较为合理的。《常武》名篇问题,是《常武》研究中众多问题中最为复杂、争论最为持久的一个。或认为诗篇名有误,或对“常武”二字解说纷纭。笔者采用传统训诂学方法,并结合诗义及宣王朝历史背景、姬周王朝治国方略等来考查,认为“常”通为“尚”,“常武”即“尚武”之谓。在地理、人物以及词语考证方面,以诗文为本,以训诂学方法为手段,以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内容为参照,认为:“徐土”、“徐国”、“徐方”,三“徐”所指为一,都指徐国,而不是兼称“淮徐”。古徐国由于战争等原因,其地望有一个迁徙的过程,在西周末期,即是本诗所言,到达了淮河流域。古徐国国势有一个强大到衰亡的过程,结合本诗记载及其前后活动踪迹来看,可以推定徐人在本次战争中损失惨重,战后完全臣服于周王朝。“南仲”为宣王朝人,“大祖”为大祖庙之义。“大祖”一词横贯一、二章,言南仲、皇父、程伯休父均在大祖庙命之。“皇父”与《十月之交》皇父并不同。“三事”指理政、执法、治民,“三事就绪”就是指要将这三件事安排得妥妥当当。在上述研究之外,笔者认为,《常武》是即是诗,又是史,而从兴兵布阵的描述看,分明暗藏兵法。所以主张从文学、史学、兵学三方面对其解读。《常武》诗六章皆赋,铺列排陈,气势浩大,对汉赋有直接影响。本诗还带有史诗性质,对于研究古徐国历史和西周军礼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文中串联和排比迭出,勃发文势中见逼人兵气,诗第五章对后世兵势描写有启迪意义,可称后世兵学之初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