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动式治理研究——以太原市杏花岭区小枣沟村的城中村改造为例
【6h】

运动式治理研究——以太原市杏花岭区小枣沟村的城中村改造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1.6 基本概念

1.6.1 运动式治理

1.6.2 运动式城中村改造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实践分析——基于太原市小枣沟村的个案研究

2.1 小枣沟村概况

2.2 小枣沟村运动式改造的历程

2.3 小枣沟村运动式改造的步骤

2.3.1 动员阶段

2.3.2 实施阶段

2.3.3 考核阶段

2.4 小枣沟村运动式改造的特征

2.4.1 人员调配运动性

2.4.2 审批制度简化性

2.4.3 资金调拨专项性

2.5 小枣沟村运动式改造的结果

2.5.1 小枣沟村运动式改造的问题

2.5.2 小枣沟村运动式改造的成效

第三章 运动式治理模式韵效应分析——基于太原市的城中村改造

3.1 运动式治理模式的优势

3.1.1 简化改造流程

3.1.2 减少博弈成本

3.1.3 兼顾补偿公平

3.1.4 加快改造进度

3.1.5 促进改制完成

3.2 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困境

3.2.1 政治生活

3.2.2 改造进程

第四章 关于运动式治理的一些思考——基于现阶段的中国国情

4.1 运动式治理的现状分析

4.2 运动式治理的发展方向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运动式治理作为国家治理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一些专项整治任务时经常被政府使用。本文以城中村改造为切入点,分析了运动式治理的特征、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选取太原市小枣沟村的城中村改造为研究个案,分别从动员、实施和考核三个阶段对其改造步骤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小枣沟村城中村改造的三个特征:人员调配运动性、审批制度简化性以及资金调拨专项性。最后,笔者从问题和成效两个方面总结了小枣沟村运动式城中村改造的结果:针对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因运动紧迫性而导致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因运动高强度性而导致人力浪费严重、因运动政府性而导致群众基础低和考核方式单一以及因运动强制性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四个方面;至于小枣沟村城中村改造的成效,笔者也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
  在对小枣沟城中村改造的实地调研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太原市运动式城中村改造的优势和困境进行了概括层面的阐述,其中优势包括简化改造流程、减少博弈成本、兼顾补偿公平、加快改造进度以及促进改制完成等五个方面;困境包括改造过程“非法”化、村民参与水平低、行政管理体系非制度化、改造主体单一化、改造方式表面化、改造成本过大、改造对象特定化以及特殊群体利益边缘化等八个方面。太原市运动式城中村改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改造的进程上,而困境则体现在政治生活和改造进程两个方面。
  在最后的总结部分,笔者阐述了运动式治理模式在现阶段社会状况下会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运动式治理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因:一是地域经济差异带来的社会转型压力,二是政府运动式治理的传统,三是常规式治理存在缺陷与不足。运动式的治理模式由于社会资本的壮大、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会逐步过渡到多元化的制度式治理模式。

著录项

  • 作者

    赵泽;

  •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 学科 政治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廉如鉴;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4;
  • 关键词

    城中村; 改造工作; 运动式治理; 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