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社会融资规模的我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6h】

基于社会融资规模的我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社会融资规模的空间分布

2.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2.2 全局Moran,s I指数

2.3 局部Moran,s I指数

2.4 小结

第3章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1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3.2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政策建议

4.1 发挥辐射作用,加强区域合作

4.2 加快金融创新,调整融资结构

4.3 落实发展纲要,协调京津冀发展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衰退,再次引发对金融体系及结构与经济关系的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完善,金融业态日益多样,创新型金融产品和工具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总量持续扩大,金融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尤其是直接融资的快速增长,使得区域融资结构更趋多元化,银行信贷、股票和债券三种融资方式渐成“三足鼎立”之势。研究我国金融总量以及不同融资方式构成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金融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导价值。
  本文对社会融资规模代表的金融总量和GDP代表的经济总量的空间聚集性进行了测量,然后基于社会融资规模的视角,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金融总量和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和区域溢出效应,金融聚集程度比经济聚集程度更高。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和结构均可拉动经济增长,但银行信贷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大于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对经济的贡献,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这种拉动效应更加明显。股票融资的资源配置功能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也有所改善,而债券融资的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看,京津冀三省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小于长三角地区,直接融资的经济效应也小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但京津冀的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更大的正向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结论对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金融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