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业银行集中度、竞争度与成本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98家商业银行的分析
【6h】

商业银行集中度、竞争度与成本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98家商业银行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集中度、竞争度概述

2.1 银行业集中度的变化

2.2 商业银行竞争度的变化

2.3 小结

第3章 银行集中度、竞争度与成本效率实证研究方法

3.1 随机前沿模型

3.2 集中度——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3.3 竞争度——H指数

3.4 面板数据的估计策略①

3.5 小结

第4章 银行集中度、竞争度与成本效率的实证模型与数据

4.1 基本模型与变量

4.2 数据来源

4.3 指标计算和数据处理方法

4.4 小结

第5章 银行集中度、竞争度与成本效率的实证结果

5.1 成本技术效率估计结果

5.2 银行业集中度

5.3 银行业竞争度①

5.4 成本技术效率的回归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6.1 两步法模型设定和实证结果

6.2 对资本投入价格的再检验

6.3 小结

结论和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附录1 随机前沿模型中各变量含义及计算方法

附录2 各类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效率

附录3 Panzar—Rosse模型的回归结果

附录4 成本效率的随机效应回归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将银行效率与银行集中度、竞争度关系的代表性理论归结为四个假说----“市场力量假说”与“有效-结构假说”、“安逸生活假说”与“银行特质假说”,并简要分析我国银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度的发展概况,这是本文研究的现实基础。继而从银行成本效率出发,利用Bankscope数据库和各商业银行年报提供的数据,以面板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了我国98家商业银行2004-2015年的成本效率。以此为基础,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业集中度、竞争度与商业银行成本效率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总体来看,银行业的平均成本技术无效系数的估计值在逐年降低,即商业银行控制成本的能力在不断提高,10年间成本技术效率提高了近三分之一;在本土银行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最高,始终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以上,表现出较高的管理水平,农村商业银行次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技术效率最差,这一比较关系是稳健的。变换资本投入指标后,外资银行的成本效率会产生较大波动;行业集中度与银行成本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稳健的负向关系,集中度的降低能够有效促进银行成本效率的改善,从而支持“市场力量假说”。而竞争度的提高与会促进银行效率的改善,从而支持“安逸生活假说”;对“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表明,竞争度与集中度之间并不存在中介效应。这一发现具有明晰的政策含义----监管者不能以引发过度竞争为由而设置进入壁垒,阻碍新的市场参与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