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南巴地区山地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
【6h】

通南巴地区山地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1章研究区概述

1.1地理位置及地理简况

1.2地质概况

1.3地震地质条件

1.3.1表层地质条件

1.3.2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1.4前期勘探情况及资料分析

1.4.1前期勘探简况

1.4.2前期勘探采集参数

1.4.3前期勘探资料分析

1.4.4前期勘探存在的不足

1.5主要勘探难点及对策

1.5.1技术难点及对策

1.5.2施工难点及对策

第2章采集参数论证

2.1关于地震勘探理论的适用条件探论讨

2.1.1几何地震学理论的适用条件讨论

2.1.2从波动方程向时间特征方程的过渡

2.1.2各种速度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探讨

2.2总设计思想

2.3主要地球物理参数论证

2.3.1纵向分辨率

2.3.2横向分辨率

2.3.3面元尺寸

2.3.4道间距

2.3.5最大炮检距

2.3.6接收线距

2.3.7偏移孔径

2.3.8覆盖次数

2.3.9方位角

2.4观测系统设计

2.4.1观测系统参数

2.4.2观测系统属性分析

第3章表层结构调查及试验

3.1表层结构调查施工方法

3.2表层结构调查

3.3点试验

3.3.1试验内容与方法

3.3.2试验效果分析

3.3.3试验结论

第4章应用效果分析

4.1不同构造部位单炮对比

4.2新老单炮的对比分析

4.3剖面效果分析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的勘探难度一直较大,大山地大三维的勘探难度更大。论文以大量的现场采集的资料为基础,对通南巴地区地震勘探的采集效果进行了层层剖析,并与老资料进行了对比,最终验证了通南巴地区的资料采集效果明显优于以前的资料,并且能够完成地质任务。 对该地区前期的地震勘探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在观测系统设计中,应在考虑处理能力的前提下改善资料信噪比。从而针对该地区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最大炮检距、道距、覆盖次数和观测形式等参数的选择提出设计思路。 通过对通南巴地区山地三维地震勘探地区采集方法研究,得到了在山地开展三维地震的技术和经验:(1)多道、高覆盖次数、大排列片、宽方位观测系统及灵活的施工方式是当前国内外解决岩性、裂隙油气藏等地质问题的主要手段;(2)在复杂山区,精确的表层结构调查可为激发井深的选择提供量化依据,并为处理提供精确的静校正量;(3)科学灵活的激发技术、接收技术及措施是穿越河流水域、砾石区、城镇等大面积障碍区的有效手段,高精度数字卫星图片的应用是山地三维勘探得以精确、高精度、高效率实施的辅助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