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6h】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

1.4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区域地理位置

2.2区域构造发展史

2.2.1初始断陷充填期

2.2.2断陷扩张深陷期

2.2.3断陷萎缩期

2.2.4断坳扩展期

2.2.5坳陷抬升消亡期

2.3地层特征

2.3.1孔店组

2.3.2沙四段

2.3.3沙三段

2.3.4沙二段

2.3.5沙一段

2.3.6东营组

第三章 沙三段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

3.1岩石类型

3.1.1 砂屑云岩

3.1.2亮晶鲕粒云岩

3.1.3球粒云岩

3.1.4藻团云岩

3.1.5藻云岩

3.1.6生物碎屑云岩

3.1.7含颗粒泥晶云岩

3.1.8泥晶云岩

3.1.9含陆源碎屑泥云岩

3.1.10岩石分类

3.2地球物理特征

3.2.1测井响应特征

3.2.2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和评价碳酸盐岩储层

第四章 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相模式

4.1沉积相分析

4.1.1单井相分析

4.1.2沉积相类型

4.1.3沉积序列

4.2剖面及平面相分析

4.2.1剖面相分析

4.2.3碳酸盐岩分布特征

4.2.3平面相展布

4.3沉积相模式及控制因素

4.3.1沉积相模式

4.3.2碳酸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

第五章 沙三段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5.1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5.1.1成岩事件

5.2储集空间类型

5.2.1孔隙特征

5.2.2裂缝特征

5.3储集性能特征

5.3.1孔隙结构特征

5.3.2孔渗特征

5.3.3含油气性特征

5.4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5.4.1 沉积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5.4.2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5.5储层的分类评价

5.5.1储层的分类评价

5.5.2有利区带预测

5.5.3剩余油分布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湖相碳酸盐岩为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本文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分析化验资料等对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上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储层特征进行研究。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认为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沙三段上部,其岩石类型包括:砂屑云岩、鲕粒云岩、球粒云岩、藻团云岩、藻云岩、生物碎屑云岩、含颗粒泥晶云岩、泥晶云岩、含陆源碎屑云岩。其中,藻砂屑云岩和鲕粒云岩是本区主要的岩石类型。 根据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岩电特征及单井沉积相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发育藻屑滩、鲕粒滩、湖湾泥晶滩及含陆源碎屑的颗粒滩四种沉积微相,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沉积模式。 研究表明,沙三段上部沉积时期,饶阳凹陷周边地势趋于平缓,湖平面快速上升,波浪作用增强,三角洲沉积萎缩后退,河流的输入泥砂能力减弱,陆源碎屑供应停滞、不足,湖水体内碳酸盐溶液储备逐步趋于过饱和,导致碳酸盐岩大量发育。 研究区内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重结晶作用和硅化作用,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发育孔和缝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为次生溶蚀粒间孔隙。 在对湖相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和含油气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大王庄地区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储层分为四类:藻屑滩及鲕粒滩主要为Ⅰ、Ⅱ类储层为主,含陆源碎屑颗粒滩为Ⅲ类储层,湖湾泥晶滩为Ⅳ类储层。 通过对大王庄地区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储层的宏观、微观剩余油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从沉积学角度指出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藻屑滩、鲕粒滩及含陆源碎屑颗粒滩的边缘相带;层内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复合韵律中上部和中下部。微观剩余油在孔喉网络中的分布主要有网络状、斑块状、附着状、孤粒孤滴状、油水混相等5种模式,其中网络状和斑块状剩余油属于可动油,是改善注水进一步挖潜的重要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