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饶阳凹陷武强油田沙河街组沉积微相及有利砂体预测
【6h】

饶阳凹陷武强油田沙河街组沉积微相及有利砂体预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理位置

2.2 工区构造发育史

2.2.1 初期张裂阶段:

2.2.2 扩张深陷阶段:

2.2.3 晚期收缩消亡阶段:

第三章 沉积相标志及单井相分析

3.1 相标志

3.1.1 岩性相标志

3.1.2 结构特征及构造相标志

3.1.3 测井相标志

3.2 单井相分析

3.2.1 强35井单井相分析

3.2.2 强22井单井相分析

3.2.3 强20井单井相分析

3.2.4 强50井单井相分析

第四章 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

4.1 沉积相模式

4.1.1 三角洲平原亚相

4.1.2 三角洲前缘亚相

4.1.3 前三角洲亚相

4.1.4 相层序和相模式

4.2 剖面相沉积微相分析

4.1.1 强2断块剖面相沉积微相分析

4.1.2 强19断块剖面相沉积微相分析

4.3 平面相沉积微相分析

4.3.1 强2断块平面相沉积微相分析

4.3.2 强19断块平面相沉积微相分析

第五章 武强地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IDS指数的应用

5.1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5.1.1 液化砂岩脉

5.1.2 向下发育的泄水构造

5.1.3 重荷模、球枕构造和火焰构造

5.1.4 液化摆动构造

5.1.5 假结核

5.1.6 串珠状构造

5.1.7 枕状层

5.1.8 层内错断

5.2 地震活动对储集物性的改善

5.3 地震形变指数

5.3.1 地震形变指数的应用

5.3.1 IDS指数的数学依据

5.4 渗透率对地震形变指数的响应

第六章 储层评价及有利砂体预测

6.1 成岩事件特征

6.1.1 压实、压溶作用

6.1.2 胶结作用

6.1.3 交代作用

6.1.4 重结晶作用

6.1.5 颗粒及不稳定组分的溶解作用

6.2 储层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特征

6.2.1 储集空间特征

6.2.2 孔隙结构特征

6.3 储层评价及有利砂体预测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进一步搞清饶阳凹陷南部地区砂体成因、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综合地震、钻井、测井、地化、等资料,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饶阳凹陷武强油田沙河街组进行了沉积微相及有利砂体的预测研究。
   通过观察岩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结合单井相分析以及剖面对比,对武强油田沉积微相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饶南地区武强油田沙二、沙三段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物源来自东部的献县凸起。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河漫沼泽;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其中以水上和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最为主要储层。沙三段沉积时期发育向上变细的退积型三角洲;沙二段沉积时期发育向上变粗的进积型三角洲。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薄片鉴定,识别出与地震作用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有各种类型的液化砂岩脉、向下发育的泄水构造、重荷模、球枕构造、火焰构造、液化摆动构造、假结核、串珠状构造、枕状层以及各种类型的层内错断。根据震积岩岩心长度、粒度等参数,建立了通过IDS指数衡量受地震影响程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武强地区沙二段IDS指数整体上高于沙三段,且沙二段的IDS指数等值线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央隆起带的主体部位,这从沉积学的角度印证了沙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较沙三段强烈及中央隆起带主要形成于沙二段早期至东营组末期的观点。
   研究区砂体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与该层段IDS指数分布具有一致性,说明地震活动对储层渗透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储层的储集物性。
   在对沉积微相、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将储层分为三类。其中,Ⅰ类储层分布面积较小,主要在分布河口坝中,Ⅱ类储层主要分布在河道和河口坝中,Ⅲ类储层主要分布在河道边缘、席状砂中。另外,本区构造活动强烈,裂缝大量发育,在局部区域裂缝的影响对储层的发育占主导地位,可以形成有利储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