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含水期油藏递减规律理论研究及模型建立
【6h】

高含水期油藏递减规律理论研究及模型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递减规律研究综述

1.2.1 产量递减的研究历程

1.2.2 国外递减规律研究现状

1.2.3 国内递减规律研究现状

1.3 递减规律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成果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递减规律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研究

2.1 高含水期油藏递减规律的理论基础

2.2 递减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2.2.1 自然递减率

2.2.2 影响因素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高含水期油藏解析递减模型研究

3.1 产量递减解析模型的建立

3.2 模型验证及自然递减率变化规律研究

3.3 自然递减影响因素研究

3.3.1 相渗曲线对递减率的影响

3.3.2 油水粘度比对递减率的影响

3.3.3 采油、采液速度对递减率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高含水期油藏半解析递减模型研究

4.1 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研究

4.1.1 油水相对渗透率比曲线拟合方法的改进

4.1.2 新型水驱曲线推导过程

4.1.3 新型水驱特征曲线拟合精度验证

4.1.4 与常用水驱曲线对比分析

4.1.5 新型水驱曲线适应性分析

4.2 半解析递减模型研究

4.2.1 油藏含水变化规律研究

4.2.2 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变化规律研究

4.2.3 半解析递减模型计算方法

4.3 递减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4.3.1 定可采储量采油采液速度对递减率的影响

4.3.2 油水粘度比对递减率的影响

4.3.3 相渗曲线对递减率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高含水期产量递减数值模型建立及多因素模型研究

5.1 数值概念模型建立

5.2 模型验证

5.3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5.3.1 采液速度对自然递减率的影响

5.3.2 相对渗透率曲线对自然递减率的影响

5.3.3 油水粘度比对自然递减率的影响

5.3.4 非均质性对自然递减率的影响

5.3.5 井网破坏程度对自然递减率的影响

5.3.6 井距对自然递减率的影响

5.3.7 井网类型对自然递减率的影响

5.4 高含水期多因素递减模型建立

5.5 实例分析

5.6 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稳产难度越来越大,研究产量递减规律和特征,准确把握高含水期油藏的运行规律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了目前产量递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产量递减计算的理论基础以及影响高含水期产量递减的各个因素,建立了适合高含水期油藏的理论解析模型、半解析模型、多因素递减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利用物质守恒方程和相对渗透率理论推导出水驱油藏产量递减方程的理论基础,为今后的产量递减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依据以上理论基础,研究得到影响高含水期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改进相渗曲线,以及利用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理论解析模型,计算了相渗曲线、油水粘度比、采油采液速度等因素对自然递减率的影响,制作出一系列理论自然递减率图版。
   利用本文提出的适用于中高含水期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和采油采液指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产量递减半解析模型,并阐述了整个计算思路;分析了油水粘度比、相渗曲线、定可采储量采油采液速度对高含水期自然递减率的影响,制作出的自然递减率图版,考虑了油藏地质、流体、开发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和多因素方案设计,建立了高含水油藏的数值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基于数值概念模型、解析模型及半解析模型的研究结果,最终建立了高含水期自然递减率多因素递减模型。运用此模型可以更加系统全面的对不同油藏条件下的自然递减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例表明,运用此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符合油藏实际。
   总之,本文研究得到了用于理论研究的递减规律理论基础和解析模型、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半解析模型以及多因素递减模型。所研究的成果丰富了目前递减规律理论及研究方法,对今后的高含水油藏递减理论研究和油田实际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